零、前言:

這篇文章將會持續更新,用來長期整理自己對台灣群眾募資市場的觀察和研究,目前計劃會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為單位不斷地更新和整理,主要內容也會是我每次去開課或演講時都會提到的真實資訊為主,希望對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們有所幫助,也歡迎留言或來信跟我交流。

一、「群眾募資」定義:

首先為了避免有些讀者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或者對於這篇所要談的「群眾募資/群眾集資」的主題的認知有所不同,這些先說明我想談的主要是以「回報型群眾募資(Rewards Crowdfunding)」的市場現況為主,並且多數會以產品為主,最多會點到一些「社會議題」、「公益相關」,或「線上課程」類型的募資專案,但這篇文章不會談到:股權型群眾募資(Equity Crowdfunding)、債權型群眾募資(Lending/Debt Crowdfunding),如果是對這方面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尋和研究。

二、目前國內有那些「群眾募資」平台

在談市場觀察前,我想對這領域不熟的朋友們,可能需要了解一下國內目前有那些平台與類型,我整理如下:

目前檯面上主要有下面這些知名平台:

flyingV

2012年成立,最早是以議題型、公益型的募案專案為主,目前已是綜合型的平台了,成立已滿十週年了,特別製作了一個十年專題網頁

嘖嘖

2011年成立,為國內第一個成立的群眾募資平台,最早是以設計類產品起家,多年後也變成了綜合型平台,據去年報導目前是全台最大的募資平台。(募資總金額、會員數)

挖貝

2021年成立,是由募資行銷顧問公司-貝殼放大所成立,也是綜合型的平台,一推出就主打強調透明度,推出各種提升專案信任度履約率的機制,長期倡議希望群募市場的健康。

其他殊特平台:

Pinkoi

手作設計類產品電商起家的電商老玩家,於2022年八月正式跨足群眾募資產業,主打設計類、原創類產品。

MYFEEL

2017年成立,最早是品牌電商起家,後來在2020年轉型做群眾募資平台,以家電類產品為主,2022年被日本DLE集團併購

拾光

由食物相關議題的媒體平台「食力」創辦人所成立的新平台,主打食品或廚房餐飲相關類型的募資專案為主。

註:其實更多特殊類型或小眾的平台,不過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至於為何沒有全都挑選上來,或者挑選這些平台的原因,單純只是我個人主要觀察的平台為主,並不是依據什麼流量大小、會員數或年募資總額…等等標準。

三、2022~2023年 群眾募資市場亮點專案

關鍵字:特殊事件、居家電器、居家防疫、名人、線上課程

特殊議題事件:

2022年2月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標誌著始於2014年的俄烏戰爭的重大升級。此次入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歐洲最大規模的戰爭之一。入侵導致雙方數十萬人傷亡,並造成歐洲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的難民危機,戰爭開始的六周內有430萬難民離開烏克蘭,另有710萬人在烏克蘭境內流離失所。from Wiki

台灣人因為處於特殊的國際政治關係當中,因此對烏克蘭的遭遇特別有共鳴,這也反應在募資金額上頭。

居家電器:

家電器類產品在近五年可以說是各大募資平台的募資”銷售”主力,破億募資金額的記錄也一直被打破。

居家健身&保健:

過去這類型的產品並不夠,募資金額也在可預期的範圍內,不過疫情的紅利加乘下,這兩年也有許多亮點的募資金額或新品類的成功。

疫後相關 (旅行、飲食)

旅行類的產品在疫情期間可以說降到谷底,但在今年疫情報復性消費和出遊的反彈下,值得觀察募資的狀況,另外飲食類募資專案,就我的觀察在台灣一直是小眾,募資金額也很難有不錯的成績(多數都只有數十萬左右),不過在疫情期間,餐飲類廠商和店家為求生,加上部份平台的支持,開始出現不少飲食類的募資專案,不過在疫後這類型的專案增長是否會延伸下去,可以再觀察看看。

名人/網紅:

名人集資在這兩年也是開始大爆紅,不管是文創類型的IP產品,或是跟上近年來線上課程平台之間的白熱化競爭的浪潮,可以看到千萬到破億的名人課程不斷出現。

註:上述募資專案的金額和時間統計,僅到這篇文章的草稿撰寫時間:2023年01月11日為止,很可能您看到這篇文章時,上述許多專案已經募資結束或是仍在進行中但募資金額與上述數字不同。

四、2022~2023年群募市場展望與我的個人觀察

關鍵重點:嘖嘖的市佔仍獨大, flyingV、挖貝次之,Pinkoi、拾光新平台入局

  1. 嘖嘖仍舊獨大
    從市場體量佔比、會員數或者我個人從客戶那邊不精確統計結果來看,嘖嘖仍是台灣最大的群眾募資平台,也許許多客戶心中的第一首選,近年為了因應其他平台的競爭,也開始有了新的一些機制和變化,我想對所有提案者或贊助者而言都是樂觀其成,果然是有競爭才會進步 (笑)。
  2. 新平台入局與變化
    承上點,不過去年開始有不少值得觀察的點是:挖貝平台成長,以及其他新平台的入局競爭,這讓提案者除了有更多的選擇之外,平台之間也會因此有更大的誘因,要把平台和相關的募資機制做的更好。
  3. 值得觀察的趨勢
    前兩年有吃到「疫情紅利」的產品,在疫後共存時代之後是否能夠延續熱度下去或者直接下滑? (ex. 口罩、料理包、升降桌、居家健身…等等),或是在疫後恢復正常生活及V型反彈的動力下,能否爆發出需求? (ex. 旅行、露營…等等),這類型的專案值得好好觀察。

    另外這幾年我個人特別注意「家電新品類」的市場開啟 (ex. 瞬熱飲水機、廚餘機),「開啟」指的不是這類產品第一次出現在台灣市場,而是先前就有廠商在其他平台銷售,但是礙於價格成本和推廣行銷相關因素,市場一直沒打開,而就在去年到今年,瞬熱飲水機、廚餘機…等等這類家電新品類的產品,開始陸續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出現,並且在募資平台上也爆發出不錯的募資金額,未來我相信這類型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
  4. 近五年的趨勢已成常態
    包含:知名品牌與公司持續將新產品投入募資平台市場做為首發行銷 (ex. 大同LG三星台灣聯華Philips阿瘦)。

    另外,「二次募資」或者叫做預購型的專案還是一樣多 (指的是海外募完回到台灣再募一輪),跟家電類產品一樣,這類型的專案幾乎已成各平台營收主力。

    最後,第四年「桌曆募資大戰」在2022年繼續開打 (開箱影片),在2016年有幸經手《讀曆書店》的專案之後,我也開始留意或預測到這個新品類的成長,不過這類產品也有很多”坑”,很多新入局的廠商可能也跌得不深,之後有機會可以再聊聊。
  5. 長期不變品類
    各大平台每年都可以看到許多背包、皮包、皮件類的募資專案,基本上就是多到爆,募的好的大概都有幾百萬到千萬的募資金額,可以說長青型的募資專案了。(我有客戶自己第一次搞募資,也是這類型的產品,也都有不錯的成績。

    另外,各種「季節類」產品在募資平台上仍是穩定出現,今年也不意外,如下:
  6. 五、小結

這幾年一直有人說群眾募資市場在萎縮,或者每年只要有出現爭議或違約的募資專案時,人們就會開始唱衰募資市場,不過從各種數據及更多平台玩家入局的情況來看,這個市場其實是越來越大的。

同時,新平台的入局對於舊的平台玩家而言,會有「鯰魚效應」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各平台會有更多的服務、更好的工具以及更多的新玩法機制出現,值得好好觀察和投入。

六、延伸資料與報告:


七、One More Thing

可能有讀者會留意到,我這篇文章沒有提到任何一個「社會公益」類型的專案,這是因為往往募資金額高的專案才能吸引許多人的關注,而社會公益類型的專案在募資平台上一直都是小眾,但是說真的它們才是真正需要人們募資的對象。

可惜從現實面來看,這些專案的金額都很少,失敗的更多,這也呼應了我過去一直在演講時常談到,我認為群眾募資的成功,在本質上多數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補:高社會關注的議題的專案確實也有募到驚人的金額,如前面談到的烏克蘭難民援助計劃,但這都只是少數個案。)

同時這幾年在疫情的衝擊下,其實各大慈善單位都表示,「個人捐款」的比例還是下降了許多,可想而知在募資平台上這類型的專案狀況只會更慘。

註:我個人每年會以「無償」的方式,承接2~3個「公益慈善類型」募資專案的諮詢顧問,作為自己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你是相關單位並有這方面的需求,也歡迎來信與我接洽。
我的信箱:raphee121@gmail.com

2023/01/31 更新
2024/02/26 更新

如果您有群眾募資行銷企劃,或諮詢顧問的需求想找我合作,

歡迎您點擊下面表單填寫,我會在24小時內盡快與您聯絡。

我想合作:https://forms.gle/GHb6aZE1TvEwrhSu9

最後修改日期: 2024-02-26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