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年群眾募資市場個人觀察 (每年更新)

2024-2025年群眾募資市場個人觀察 (每年更新)

2025年01月23日更新:

直播小講影片回播,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購買收看。


零、前言:

這篇文章將會持續更新,用來長期整理自己對台灣群眾募資市場的觀察和研究,目前計劃會每半年或一年一次為單位不斷地更新和整理,主要內容也會是我每次去開課或演講時都會提到的真實資訊為主,希望對對這個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們有所幫助,也歡迎留言或來信跟我交流:raphee121@gmail.com

一、「群眾募資」定義:

首先為了避免有些讀者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或者對於這篇所要談的「群眾募資/群眾集資」的主題的認知有所不同,這些先說明我想談的主要是以「回報型群眾募資(Rewards Crowdfunding)」的市場現況為主,並且多數會以產品為主。

內容最多會再點到一些「社會議題」、「公益相關」,或「線上課程」類型的募資專案,但這篇文章不會談到:股權型群眾募資(Equity Crowdfunding)、債權型群眾募資(Lending/Debt Crowdfunding),如果是對這方面主題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搜尋和研究。

二、目前國內有那些「群眾募資」平台

在談市場觀察前,我想對這領域不熟的朋友們,可能需要了解一下國內目前有那些平台與類型,我整理如下:

目前檯面上主要有下面這些知名平台:

flyingV

2012年成立,最早是以議題型、公益型的募案專案為主,目前已是綜合型的平台了,成立已滿十週年了,特別製作了一個十年專題網頁

嘖嘖

2011年成立,為國內第一個成立的群眾募資平台,最早是以設計類產品起家,多年後也變成了綜合型平台,據2022年報導目前是全台最大的募資平台。(募資總金額、會員數)

補充:嘖嘖群眾集資總金額破百億,揭平台未來3大主軸「每個人都能透過集資平台向社會發聲」

挖貝

2021年成立,是由募資行銷顧問公司-貝殼放大所成立,也是綜合型的平台,一推出就主打強調透明度,推出各種提升專案信任度履約率的機制,長期倡議希望群募市場的健康。

其他殊特平台:

Pinkoi

手作設計類產品電商起家的電商老玩家,於2022年八月正式跨足群眾募資產業,主打設計類、原創類產品。

2025/02/04補充:Pinkoi近期似乎不再主打這項服務了? 目前比較少看到新的專案。

MYFEEL

2017年成立,最早是品牌電商起家,後來在2020年轉型做群眾募資平台,以家電類產品為主,2022年被日本DLE集團併購

拾光

由食物相關議題的媒體平台「食力」創辦人所成立的新平台,主打食品或廚房餐飲相關類型的募資專案為主。

註:其實更多特殊類型或小眾的平台,(比方說近期Hihibox這類標榜預購以及一定會出貨為訴求的平台),不過這裡就不一一列舉,至於為何沒有全都挑選上來,或者挑選這些平台的原因,單純只是我個人主要觀察的平台為主,並不是依據什麼流量大小、會員數或年募資總額…等等標準。

三、2024~2025年 群眾募資市場亮點專案

關鍵字:AIGC、特殊事件、居家電器、名人/網紅線上課程

AIGC

從ChatGPT啟動開始到今年,陸續有許多主打AI整合軟硬功能的產品,也許技術並沒有什麼創新,但在應用層面上,越接近消費者需求,有打中痛點的產品,往往都賣的不錯。

居家電器

家電器類產品在近五到十年,仍是各大募資平台的募資”銷售”主力,破億募資金額的記錄也一直被打破。

疫後出遊

疫情之後這類型的產品的市場需求開始恢復,但銷售量我覺得好像並沒有增長太多,算是穩定。

國民飲食

台灣人還是超愛喝手搖杯的,每年都有這類型的案子做的不錯。

名人/網紅 產品&線上課程

名人集資從疫情階段開始,一直到近期一樣都有爆紅的專案,不管是文創類型的IP產品,或是近年來線上課程平台之間的白熱化競爭的浪潮,可以看到千萬到破億的名人課程不斷出現。

註:上述募資專案的金額和時間統計,僅到這篇文章的更新撰寫時間:2025年02月04日為止,很可能您看到這篇文章時,上述許多專案已經募資結束或是仍在進行中但募資金額與上述數字不同。

四、2024~2025年群募市場展望與我的個人觀察

關鍵重點:嘖嘖的市佔仍獨大,挖貝、flyingV、挖貝次之,其他新平台入局緩步前進

觀察點:

  • 新平台出現但也消失或沒聲量,市場格局仍然沒有太大的變化。
  • 承上,近年幾個新平台:Pinkoi (設計/2022年) 拾光 (飲食/2022年)、MYFEEL (家電為主/2020年) 、momo(2022年9月)、Hihibox (預購型/2022年)、募啦 (2024年07月,域動行銷)…等等。
  • 各地方政府也投入相關募資計劃與合作,例如:新北花蓮屏東,這些地方政府相關單位都有辦募資相關的計劃,輔導團隊、提供資源。
  • 開始留意到各大線上課程平台的募資課程開始內捲 (ex.高成本製作投入及海外IP),以及不少人觀察認為台灣線上課程(成人教育)的市場的競爭逐漸飽和。

新趨勢:

  • 小家電新品類已成趨勢 (ex. 瞬熱/淨水飲水機、廚餘機、電子鎖、類手沖咖啡機)

長期不變:

  • 大家電產品,以及二次募資/預購型專案 (海外募完到台灣再募一輪)已成為各平台營收主力
  • 季節類產品仍是穩定出現,比方說:夏天:防水鞋、雨傘、驅蚊、電扇、涼爽衣物、保冰杯。冬天:保溫杯、電暖器、保暖床被
  • 天災事故、特定社會事件、緊急求助…這類「短期集氣」類型的專案會隨機發生,但每年都會有。

五、小結

這幾年一直有人說群眾募資市場在萎縮,或者每年只要有出現爭議或違約的募資專案時,人們就會開始唱衰募資市場,不過從各種數據及更多平台玩家入局的情況來看,這個市場其實是越來越大的。

同時,新平台的入局對於舊的平台玩家而言,會有「鯰魚效應」的影響,接下來我們可以看到各平台會有更多的服務、更好的工具以及更多的新玩法機制出現,值得好好觀察和投入。

六、延伸資料與報告:

2023年募資市場數據:

  • 募資專案數:2100件
  • 參與人數:92萬人
  • 募資總金額:35.6億
  • 註:2024年的數據,各單位出報告大概會在2月出現,目前推估不會差太多。

相關資訊:

  • “…略低於 2022 年的 37.7 億台幣…則是自 2020 年以來,首度跌破百萬人次。略低於 2022 年的 103 萬贊助人次。
  • 2023 年台灣群眾集資產業的「破千萬台幣集資計畫件數」仍逆勢成長,共計有 81 件破千萬台幣的集資計畫,刷新了 2020 年 70 件的歷年最高紀錄。
  • 近 17 億台幣的集資金額,幾乎佔下全年總額的一半,且其中近 6 成案量是由已具有群眾集資提案經驗的團隊發起。” 上述資料來源:群眾觀點

補充:

七、One More Thing

可能有讀者會留意到,我這篇文章沒有提到任何一個「社會公益」類型的專案,這是因為往往募資金額高的專案才能吸引許多人的關注,而社會公益類型的專案在募資平台上一直都是小眾,但是說真的它們才是真正需要人們募資的對象。

可惜從現實面來看,這些專案的金額都很少,失敗的更多,這也呼應了我過去一直在演講時常談到,我認為群眾募資的成功,在本質上多數都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補:高社會關注的議題的專案確實也有募到驚人的金額,如前面談到的烏克蘭難民援助計劃,但這都只是少數個案。)

在疫情的衝擊下,當時各大慈善單位都表示,「個人捐款」的比例還是下降了許多,在募資平台上這類型的專案狀況不是很理想,不過走過2024年之後,經濟狀況有逐漸回暖,民眾或企業捐款也開始恢復。

補充:[學習筆記] NPOst募款課 & 公益觀察2023訪談


註:我個人每年會以「無償」的方式,承接2~3個「公益慈善類型」募資專案的諮詢顧問作為自己對社會的貢獻,如果你是相關單位並有這方面的需求,也歡迎來信與我接洽。我的信箱:raphee121@gmail.com

2023/01/31 更新
2024/02/26 更新

2025/02/04 更新

如果您有群眾募資行銷企劃,或諮詢顧問的需求想找我合作,

歡迎您點擊下面表單填寫,我會在24小時內盡快與您聯絡。

我想合作:https://forms.gle/GHb6aZE1TvEwrhSu9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