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要讀這本書?
這本書其實是2014年出版的舊書,不過最近在圖書館逛書架時被我翻到,對裡頭講的一些學習方法和職場經驗談蠻有共鳴的,因此就借回來花了一個晚上拜讀完。
作者是日本人名叫:堀紘一,是一間管理顧問公司的CEO,年輕時曾就職於讀賣新聞社和三菱商事,後來工作一陣子之後,出國跑去讀哈佛商學院並獲得MBA學位,以他那個年代來看是很不容易的,據說成績也是非常的優秀,畢業後加入了知名的波士頓諮詢公司,直到成為執行董事兼負責人,後來自行創業,在多年努力將公司成功推上市。
簡單說這是一位職場菁英和大老板在分享自己過去的學習方法和人生經驗,這類書籍在閱讀時可以預期能讀到不少個人奮鬥史和過來人的經驗談,雖然時代背景與現在不同,不過還是許多共同的大原則值得我們學習。
本書主要的寫作對象是以大學畢業到30歲以前的職場上班族,作者希望每位讀者若真的能夠如他書中所述的那樣去實踐和學習,相信絕對可以遙遙領先同年齡的人。
我想這種保證,應該會吸引到不少處於職場上升期的朋友們想要找來讀看看吧。
本書核心觀點:
書本的書眼,我認為是在 p.196 的「後記」裡頭,作者提到他的學習方法只聚焦在一件事情上:「如何用少量的學習時間,提升最大的效果。」這點跟我自身經驗,以及多年研究的職場人士的學習方法有著相似的原因。
我曾在《職場人士常見的三大學習困境》這篇文章中,談到職場人士最常見的學習困境,其中一點就是:「沒有時間」,由於時間是上班族最稀缺的資源之一,因此除了學習時間管理的技巧之外,如何提升在有限時間內提高學習效率,將會是在你我學習方向之一。
我也建議你要多花心思在這方面上頭,才有機會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書重點內容:
這本書共有八大章節,其中序章和終章的內容比較隨性零散,而第二章和第三章特別提到的「戰時學習法」與「平時學習法」是我認為比較有完整邏輯框架與內容的部份,因此下面我先整理這部份的心得筆記。
職場人士必學的「戰時學習法」和「平時學習法」
所謂「戰時學習法」,指的是短期並且有明確目標的學習方法,而重點在於怎麼更有效率地達成目標。
一般來說,例如:考語言證照或任何資格考試時,都可應用這項學習方法。
通常這類型的學習,在坊間已有相當多的學習資源可以利用,同時也有對應的程度考核的標準(容易分數化),因此學習者很容易衡量自己的進步。
而「平時學習法」,指的是依照自己所設定目標或目的,通常需要較長的時間來學習,它的學習方法與途徑一般跟「戰時學習法」有很大的不同。
例如,我自己對:數據分析、問卷設計以及訪談技巧很有興趣,同時也對我目前在做的「募資行銷顧問」或「課程顧問」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但這部份的知識和技巧,由於需要較長時間的學習和實踐,才有辦法達到專精,因此也是比較多人困擾的地方。
那針對「平時學習法」作者有什麼好的建議與方法呢,下面繼續看下去。
任何學習都先從「設定目標」開始
上面介紹了職場人士所需的兩大學習方法之後,特別是平時學習法可能是大多數人的罩門,對此作者先提出了一個重點:在學習之前一定要學會如何制定目標,而目標可以分成「大、中、小」三種目標。
大目標通常是指你的人生目標,很可能是30年或40年後,你希望成為的樣子。 中目標是則為了實現大目標而非學習不可的事物,通常以十年為一個單位,而小目標則是一年或兩年就可以達到的。
作者認為大目標有時候也會變化,或者在中途改變想法,但不該因此就放棄制定目標,另外我們平常大多數時候,只要先朝向這些小目標學習就好,因為「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也不用給自己大太的壓力。
作者個人成為作家的經歷
他在大學時代的夢想是想成為作家,後來一畢業就進了讀賣新聞社工作成為一名記者,他想利用記者工作的經驗來磿練自己寫作技巧,但後續輾轉意外成為企業顧問,最後還出來創業成立自己的公司。
若只看這些過程,你會認為作者似乎偏離了他的大目標?但其實並沒有他並法有將他寫作的大目標放下,就像有一句著名的廣告詞所說的:「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作者這些年的人生經歷正好也成為他的寫作素材與養份,他不僅將這些經歴寫了下來,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與工作經驗,並出了多本書籍成為了暢銷作家。
因為他想告訴我們,就像人生的旅途偶而會偏離,但設定大目標還是有意義的,如果一個人不了解自己,不知道該做什麼?就好像沒有制定目標的話,你只會像一隻斷線的風箏一樣,永遠只能隨風飄逝。
另外,作者認為人生的所有目標不應該只以「社會地位的提昇」或者是「年收入」來擬定,如果是以替這個社會或他人來提供價值來設計的話,相信你會覺得更有意義。
如果你現在還不到30歲,可能會覺得大家好像起跑點差沒有太多,不過如果你已經開始覺得自已漸漸被同儕趕超而開始落後,希望比別人更快成長的話,那重點就是以「單點取勝」。
加速成長的方法:「單點取勝」
指的是加強自己擅長的部分,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補足自己的長板,這是因為現在是一個組織團隊合作的時代,只要找對組織和隊友,並要隱藏自己不擅長的地方,把自己拿手的項目突出展示出你,你被別人看見的機會也會更高。
而具體應用在各種能力上,該怎麼做呢?
首先要先談到,作者認為決定人價值的一般來說共有七種能力,分別如下:
- 邏輯力 (寫作、辯論、思考)
- 結構力 (寫作、思考)
- 記憶力 (考試很有用)
- 直覺力 (天份與經驗)
- 計算力 (考試很有用)
- 創造力 (天份與經驗)
- 自我實踐力 (上述六種能力的綜合)
作者認為一個人的邏輯力跟結構力是可以靠大量閱讀與寫作快速訓練出來,在年輕的時候會很有幫助,但直覺力和創造力由於先天的要素影響比較大,雖然它們也可以靠不斷學習與經驗累積來鍛鍊,但很難速成。
最後自我實踐力,也就是「目標達成力」,它是使用前六項能力後的綜合能力,其中經驗占比較大的比例,也是需要長期累積才能發揮出來。
因此選擇作為單點取勝的技能或知識時,你就要先評估自己在上述七種能力中,那一項是你的長項,並盡最大的可能去加速該方面的學習和展示能力。
另外作者也提到,選擇對你有利的戰場也很重要,有些時候選擇比較小眾冷門的職別或業別,會相對容易出頭。
這主要是因為在越狹窄的世界裡,會花相對較少的努力,同時與成為頂尖人物的機會比較高,同時因為競爭對手比較小,所以你在小眾裡面較容易成為超級一流或獨一無二人,因此擁有比較高的價值。
以上是關於學習方法的部份,下面再來談談作者有關其他學習方法的技巧。
關於學習我想說的是
開始工作後想衝的比別人快,你會發現下班後的時間利用將變得很重要,也許你白天都要工作無法學習,但是你回到家之後,一天至少要花兩個小時用於學習,並且充分活用週末跟假期,不要白白浪費掉,特別是在年輕沒有太多家累時可以提早進行。
作者建議大家可以先從「閱讀學習」開始,不過可能很多人從畢業後就不再念書了,看到書就頭大,其實這很正常,離開學校後沒有師長在背後督促你學習,很多人很快就喪失了學習動力。
針對這些拿起書頭痛的朋友,作者的建議是,不要一下子讀太硬的書。
作者本人也是從30歲之後才第一次讀管理專業用書,因此給大家的建議是,你不要貿然買那些困難的專業書,而是先選一些有興趣的、難度適中,可以讓自己可以快樂學習的書開始,不要操之過急。
當你漸漸累積一定的閱讀數量 (例如一年30~50本書)之後,你可以開始加大自己的閱讀強度。
用「指定閱讀」來突破自己的能力值
這裡作者分享自己曾在哈佛讀商學院就讀時所學到的經驗,當時他是第一次遇到「指定閱讀」,指是教授會要求學生在下一堂課之前,就要讀完某一批指定書籍。
他認為這樣高強度的閱讀訓練,可以讓不讀書的人會變成一位不平凡的人,因為你平常如果一個月只讀一兩本其實能夠累積下來的知識與他人並無不同,但如果你一年讀破100本書,甚至是五年破完1000本之後,你跟別人就有明顯的差距。
當然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閱讀只是學習方法的其中一種,還有很多學習的管道可以使用,這點我也很認同,不過由於職場人士的時間和精力與過去學生時代完全不同了,因此作者也在書中歸納出,社會人士更適合的五大學習重點:
- 鎖定一個主題集中心力學習。
- 走出國外正在用自己的雙腳到處走走。
- 提醒自己要接觸「所有一流事務」。
- 持續參加講座和研習。
- 閱讀大量的書籍。
這五大重點中,我覺得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第三點,如果你平常不接觸一些一流的事物,例如:不管是聽音樂、欣賞書畫、看電影、閱讀小說,或品嘗美食…等等,如果你平時接觸的事物都是次一等、甚至到糟糕的品質時,長久下來會讓你喪失了感應到「高價值感」的能力。(這個是每個人天生都有的)
這表示你可能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東西,也會讓你「做」不出好的產品或服務。
想當好一名領導者該讀什麼書?
這段我覺得很特別,所以專門整理出來分享給大家。
作者認為一個人若想成為一名好領導、好主管,就要多讀「哲學類書籍」。
因為領導者大多時候要解決的是:「充滿不確定性的問題」,並且要瞭解問題在哪?該怎麼辦?同時往往只能依靠要自己找出答案。也就是說需要鍛煉出「解決這些難以用言語形容、但絕對有必要學習」的能力。
而且在公司裡,也史替大家引導出來答案或方向,同時也因為領導者本身的經驗,會反映出每個人獨特且色彩鮮明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這些價值觀若想有效傳遞給同仁們理解時,領導者要學會怎麼表達和說明,這也是閱讀哲學書籍可以訓練到的能力。
有關增加學習效果的九大守則
在本書的最後,作者也整理了如何增加學習效果的九大守則,雖然很多內容也許你都聽過,但這些「老生常談」的建言也往往是一般人很少堅持下去,下面整理給大家,好好思考看看自己是否有做到:
- 自我要求是所有學習的基礎。
- 鉛筆之後再削。
- 全心全意習慣「學習」這件事。
- 要找到自己的學習步調。
- 用眼、手、口、耳..等,所有感官去記憶和學習。
- 不可怠忽創作練習。
- 立竿見影的東西通常效果不大。
- 琢磨一流之人的共同點,例如「觀察力」。
- 無論發生什麼事都不要放棄。
其中第二點需要特別解釋,「鉛筆之後在削」指的是如果你始終處於準備狀態,或一直認為自己要先練到100分才敢把某項能力拿出來用,這樣的心態其實只會害你無法好好學習。
有些時候不要管別的先開始做就是了,例如:在你還沒養成閱讀習慣時,你可以每天都刻意在睡前拿起書來,先讀個10秒、20秒之後,你會發現接下來會比較容易讀下去,
這種方式其實也與我最近讀過的一本書《五秒法則》有相似的道理,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閱讀。
總結:
這本書其實也可以跳著你讀有興趣的章節就好,不用從頭讀到尾,不管怎樣只要書中有一二個觀點或方法,你真的有去執行,並確時有改變你原來的行為,或提升你的學習效率,我想對你就有很大的幫助。
作者在書中最近也提到一件很棒的事,他認為能夠持續學習的人通常會有更好的運氣。
這是因為人和人之間的落差,往往就看每個人是否能夠掌握出現在眼前的好運,也就是判斷力,而好的判斷能力其實是可以人為造就出來的,也就跟你是如何學習這件事情上頭有關。
因此,我也期待每一位對學習有熱情的朋友們,都能夠因為學習更加好運,人生的道路可以走的更順遂,最終都能實現自己的夢想。
本書金句:
- 運氣是站在持續學習的人這邊,意思是機會是給準備好的人。
- 在許多時代中,學習是弱者突破現狀的唯一方法。
- 在著手進行小目標的日常學習的階段,就會瞭解自己的弱點。
- 自我讚美的標準會隨著學習加深,並減少錯誤。
- 要用閱讀的方式在自己心裡儘可能多開幾扇窗,就能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減少更多摩擦。
- 要克服靠機會,決勝負的秘訣僅有一個-那就是抱著「不會打出比練習時更好的球」的心態
- 用最少量的學習時間提升最大的效果。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