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
加速式.子彈學習法則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的作者是 Peter Hollins,我過去曾讀過他的《幸運,你可以學會的能力》這本書,內容談到「運氣」其實是一種可以掌握的”能力”,這個蠻反常識的觀點讓我印象深刻。(備註)

因此當他出版了新書時我也特別有關注到,同時他的這本新書又兩個關鍵字又打中了我,分別是「子彈」和「學習」,前者讓我聯想到”子彈筆記術”裡所推崇的高效簡潔的概念 (雖然看完書發現跟它無法),後者學習方法則是我一直以為都在研究的主題。

同時我從去年10月中開始推出的訂閱課程專案「學習長阿康:突破學習困境與職涯瓶頸的行動指南」主要也是教這方面的技巧與經驗。因此在拿到這本書之前,我真的是蠻期待看看內容。

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的讀書筆記 :

備註:我一直對「運氣」這主題非常著迷,也讀了不少這方面的好書,例如:

本書核心關點

本書核心觀點

首先嚴格來說,這本書的書名應該拿掉「子彈」兩字,直接翻成「加速學習法」會更適合,因為書中內容其實跟”子彈筆記術”裡的那個子彈 “bullet”完全無關,只能說中譯書名借用了一個熱門的比喻來吸引讀者 (像我就被騙到了XD) ,不過這到是無損這本書的內容與價值。

這本的編排編和核心觀點如下:

  • 加速學習要有先決條件包含:學習動機、心態、專注力,有益於學習時空環境。
  • 從記憶的歷程去理解人們是如何學習的。
  • 各種有效和無效的學習方法。

這三大部份是我總結歸納出來的,而書本身的編排則是比較跳躍的方式,因此我建議大家在閱讀的時間,可以直接針對自己想特別了解的區塊跳章節來閱讀,例如記憶方法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讀第二章和第四章。

若想多了解學習心態和習慣方面的賽,可以跳讀第六章和第九章,直接找到你想讀的內容就ok。

下面是整理這本書的內容中,比較值得了解的三個部份。

一、「比喻、預言和類比」是一種比喻思考法的關鍵技巧

作者提到「比喻、預言和類比」都是一種比喻思考法的關鍵技巧,它有助於加速學習速度,原因是當我們在學習一些抽象的學科,例如:數字或我大學時代念的物理化學,這些知識的概念若要有效理解,其實是要善用比喻來理解它,或者反過來說當你有辦法用簡單的話來解釋復雜的事物時,這表示你也掌握了該學科。

例如:愛因斯坦在解釋相對論時,曾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我現在以光速飛行,然後我手拿著一面鏡子,那鏡子會出現什麼影像?

而:達爾文在解釋「物種起源」的時候,也用了知名的「生命樹」的概念來比喻,例如他曾提到「所有同一類生物的相似之處,有時可以用一棵大樹來呈現…」這樣的說法來幫助大家理解它的核心觀點。

二、有效的成人學習技巧:關聯自身經驗

從上面談到的比喻的技巧你會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在新的情境中運用舊有知識」的方法,這也是成人學習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從自身經驗中去學習和理解」,這部份我也很認同,並且也常在課程中跟學員分享這個觀念。

一方面它也是建立自己知識體系的一個基礎方法,從舊知去理解、去串聯新書。

這點我也曾在拆書幫的創辦人:趙周先生所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個人學習力升級指南》一書中讀到相似的觀點,他也建議我們在學習時一定要去「關聯經驗」。

若想拆解任何一本書化為已用的方法之一,就是讀到任何值得提問或思考的段落時,可以試試問問自己過去是否曾有過、聽過或看過與作者書中所提到內容的相似經驗嗎?並試著去回答這個提問。

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過去的筆記文章(連結)

三、「提取已知」是最有效的記憶方法

同時,作者也提到比喻也是一種將自己大腦中已存在的概念提升出來,再重新賦予新的意義的過程,這當中也可以幫助你重新記憶目前已具備的知識,更有效復習方法。

因此它其實也是一種「記憶」的技巧,另外這本書也花了兩三個章節的內容大談有效提升記憶的技巧,簡單說就是要善用「提取練習」(retrieval practice),其實這個方法許多人從小都有體驗過,那就是 「課堂小考」。

書中舉到有研究人員發現,當老師嘗試讓學生在無壓力的情況下 (例如:小考不計入一般成績考核之中) 三不五時地就來個小考,到了期末考之後,就會發現學生的整體成績會比不這麼做的時候提升許多,特別是那種要回想課堂所學的考題,其效果最好。

我這讓我想起我大學時代某個學科的老師最喜歡安排的「預習考」,指的是要求學生來上課前自己先閱讀5-10頁課程,然後上課進教室講課前,老師會針對這5-10頁的內容來個隨堂小考,它本身不記分數和成績,但可以透過這樣的方式找到自己不理解的地方,並且在上課時會更加專注這些問題。

這方式經過一學期之後,我個人認為效果很不錯,很多自己先預習或考試犯過的錯,反而在期中期未考的時候表現的更好。

四、以教為學的「費最學習法」與「門徒效應」

本書第三章引用了一個學習成效的科學研究,羅列了十種常見的學習方法,並且分析其中那些有用以及那些是無效的,這個研究我以前曾在其他書上看過,這裡我就不再複制貼上了,直接分享一篇文章給有興趣的朋友:「笔记:一项针对学习方法的研究。」

從這些研究的結果和實際中,我得到幾個很重要的學習觀點:

  • 大眾流行的學習方法不一定有用,要試著去檢驗看看。
  • 有用的學習方法,是不管你喜不喜歡它,它就是有用,你要找的方法不是依照適不適合自己,而是它已被證實對所有人有效的話,你就該去嘗試和學習才對。

另外,作者在書中也談到對「學習金字塔」這個廣為流程的學習理論提出了質疑,這點我也很認同,我先前曾在「這些無效的學習方法,你還在使用嗎? (1)」這篇文章中也提出相似的觀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閱讀我先前的文章。

不過雖然學習金字塔只是個迷思,但作者仍把「教導他人」這項學習方法特別點出,他認為它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之一。

作者認為在理解一個概念或新領域的知識,最好的方式就是透過教導別人或試圖跟別人解釋,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以教為學」,或者是依據知名的美國理論物理學家-費曼的故事所命名的「費曼學習法」。

其實教導別人的過程是一種後設認知,你在準備課程的過程中,其實會仔細仔著去思考自己怎麼思考,自己過去的成功經驗是怎麼獲得的,也許可以拆解成各種流程或步驟,或是總結歸納出精煉出一些原理原則或方法,讓學員們容易理解和吸收。

這也是為何有些人說「老師反而會從學生身上學到更多」的原因。

五、提外話:怎麼挑選學習類的書籍

在寫這篇筆記文時,剛好有位學員私下來訊也跟我提到這本書,但他提出一個跟本書無關的問題,讓我覺得也很值得寫在這篇裡頭,也就是:

「市場上有許多談學習方法類的書,我該怎麼挑選適合我的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建議可以先將這類型的書籍先分類,然後依照你自身目前的情況來決定和挑選。

首先市面上講到學習方法的書籍,我認為可分為三種:

  • 第一種是依據大量個人經驗跟實踐所寫的書。

在讀這類型可以獲得作者第一手實驗過反思所獲得經驗,但是讀這類書時你特別小心兩件事,一是有些作者容易會創造一些新的名詞,雖然是想用說明或幫助你理解他想表達的概念,但有時你會發現很可能只是舊瓶裝新酒,或者它單純就只是個個人經驗談而已,並不一定都能夠適用在自己身上。

二是作者的經驗與方法並沒有「再現性」,也就是不一定都能適合每一個人,或別人嘗試後不一定都能跟作者獲得相同的成果。

而這兩問題該怎麼解決呢?

我的建議是「廣泛閱讀與研究」和「用小實驗來檢驗」可以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有時方法有沒有效除了提先研究之外,實踐還是最好的驗證方法。

  • 第二種是依據科學實證的研究結果,所寫出來的書。

閱讀這類型的可以相對放心,大多數的研究都是有其依據,不過跟所有的理論研究一樣,在閱讀時都要先找到,作者是否有告知實驗與研究的限制條件,或是適用範圍,先確認這些內容之後,再進一步去嘗試我認為會更好。

  • 第三種就是總結歸納上述兩種類型的書籍,它有時候看起來很像第一種,但事作者會提到這些經驗是依據那些相關學術論文,會比較有說服力,而這本書就屬於第三種。

而本書就是類似這樣的書籍,讀這種書有個好處是作者通常都會幫你整理了各種學習方法的研究和觀點,你不用自己去遍覽群書也可了解的大概 (除非你像我這樣特別想研究這個領域)。

所以如果你是第一次接觸這個領域的內容,同時也不那麼在意作者所寫的東西是不是全都是他自身經驗和實踐過的話,那麼這樣的書籍就很適合你。

當然了我個人還是會建議你,任何一種書中所教的東西你一定要去實踐看看,又或者先主動查詢書中所教的方法是否有其科學依據,以及它的適用範圍和邊界在那,才不會白費力氣,學了對自己無效的方法。

例如說:

書中引用了知名的心理學教授 Carol Dweck 的《心態致勝》一書的許多觀點,但你是否曾經思考過,這類型的研究是否真的被證實有效? 是否在實驗中的某些條件限制下是有效的? 若它應用在現實世界時,成課又是如何呢?

備註:針對《心態致勝》書中的觀點是否有效這部份? 過去我在網路找到不少這方面的研究和討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這些連結:

本書金句:

  • 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非常享受,開心到絲毫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就是最高效的學習方法。
最後修改日期: 2020-03-16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