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除了有個奇怪有趣的書名之外,最主要還是作者本人的奇特經歷,他是西村博之,日本知名BBS留言版 2ch的創辦人,同時也是仿2chan風格以討論ACG相關討論為主題英語BBS留言版4chan的管理者。
簡單說他就是日本PTT的創世神之類的人物,由於圍繞在他個人身上的話題和事件通常都充滿了話題,許多內容也都跟他的事業、工作和獨特價值有關,因此這樣一位像「天邪鬼」角色般的人物,所寫的書籍和內容,讓我非常好奇想看看,到底他的腦袋中都裝著什麼奇特的思想。
在讀這本書之後,我有三個問題想問:
- 作者個人是怎麼應對網路中的筆戰與攻擊呢?
- 作者所經營的事業和服務很容易捲入各種紛爭和法律問題,他是如何扛過這些過程和衝擊呢?
- 作者有那些獨特的價值觀和行為,可以啟發我們產生不同的思考方向。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我總結了三個觀點,分別是:
- 新時代的工作價值觀
- 被討厭的勇氣
- 如何讓內心更強大
一、新時代的工作價值觀
首先,我發現作者在書中有提到,他其實這輩子沒去找過工作,這裡的「找工作」指的是和一般日本上班族都曾經歷過求職面試、進大公司,然後每天上下班打卡,在公司和一群人一起工作,但是他自己卻不從經歷過這樣的事情,他從入社會後多數時間的工作性質,更像是「一人公司」的概念,管理著網站和論壇,每天都是在家上班 (現居法國)。
像這樣特殊工作經歷和人生經歷,讓他可以用旁觀者的角度來看待日本職場文化和工作信念,他認為這時代逐漸從過去那種「若你想賺大錢的話,一定要先加入一間好的公司,並且在裡頭表現優秀、努力工作,進而受到提拔和獲相對應的報酬」的模式,過渡到一個人也有可能透過自己的能力來賺取相對豐厚的報酬。
這是因為現在這個新時代開始流行「外包」,當一個人有辦法找出「別人做不到,而只有你才做的事情」時,就有可能實現「一人賺錢一人獲利」的機會,不用再像過去那邊一定要加入某個大組織才能生存和獲利。
因此,在這樣的新時代,你若想生存的更自在的話,作者建議我們要努力實現下面這種狀態:
成為「有價值的人力資源」,除了把自己份內的工作做好之外,還讓人覺得你是一位「好人」。這裡的好人,指的是能夠熟練地掌控自身的心理狀態,並能夠和「笨蛋」保持距離,讓自己能夠每天過的開心。
作者認為若想實現上述的狀態,你就要在人際關係上下功夫,轉換掉你原先慣性思維模式,例如說:
- 若你們公司的文化是那種,每次出事都要找個人來代罪、扛責任的話,千萬不要成為那樣的人。
- 承上,若很不幸要變成替罪羊的時候一定要反擊回去
- 而反擊最好的武器除了「邏輯」與「言語」之外,作者還教了我們一個特殊的「肢體動作」,那就是在吵架被被攻擊的那一刻,一定要「向前走一步」,因為人們往往預期一個被攻擊的人會退後一步,這時若你反本能地往前走一步時,反而會嚇到對手。
- 同時,在反擊時保持一種獨特的心理狀態,就是「不要把對方當人看,只要視為動物就好」,這招能夠讓你保持冷眼旁觀、冷靜地處理對手的暴怒與攻擊。
上述這段內容,可以用作者的一句話來總結心法:「該怎樣做才不會被這頭野獸攻擊?」
充分利用他人的知識
有些年輕人很不喜歡被上司或其他資深的同事指點工作,一方面覺得自己被小看了,二來也許也不認同前輩們過去的一些做事習慣和方法,總想自己搞出一套不一樣的新方法來打趴這些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不過這點就作者認為反而是錯的,以他的經驗來看,當一個人沒有足夠的經驗或在無法判斷做事方法好壞的情況下,最理想的方法反而是「妥善利用上司和前輩的經驗和知識」,除了可以減少自己犯錯的機會之外,還可以在學習之後,加入自己的方法來進一步優化。
這樣的「利用」對你和對公司都有很大的幫助。
懂得拒絕別人,不要當君子,要當真小人
職場中有不少無理的要求,多數人都只能忍氣吞聲,為了薪水要付帳單也沒辦法。
但作者建議若你真的沒辦法處理這種無理的要求時,不如一開始就果斷拒絕,同時「千萬不要找個什麼合理的理由來拒絕」,而是直接說沒辦法,不要想當委婉的爛好人,要當個不得不的壞人。
這是因為當你以為你找了一個好理由,可以有效拒絕對方,但是那種會對人提出無理要求的人,他們絕對不會聽從別人的拒絕理由,反而會針對這些理由提出各種「解套方式」來強迫你聽從他想法。
作者認為這樣只會沒完沒了,不如一開始就完全拒絕,若你擔心對方對你的觀感和想法是否會影響你的風評或考績的話,這點你反而不要在意,只要你反過來想就好。
當你接了一塊這種你自己也心不甘情不願的工作,做的不開心就算了,還不一定能夠做的很好,最後的結果除了你不滿意之外,說不定連上司也不滿意,最終的結果反而更慘。
那還不如一開始就跟對方表明「沒辦法」還來的好。
時刻衡量自己的價值在那
作者建議我們可以透過轉職服務來測試一下自己的價值(薪水)是多少,很多時候當你對自己的工作環境或薪資待遇並不滿意時,卻又偏偏不敢隨時換工作,這時作者建議你有事沒事就去「找工作看看」。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去登錄註冊一些轉職和人力銀行平台,看看市場上有那些公司會怎麼看待自己的工作資歷,這是一種客觀衡量自己價值的方法,我個人也常建議我的學員們使用這樣的方式,甚至我還會建議學員平常沒事可以請假,多多去面試不同公司,把它當做市場調查一樣。
就算過程中不幸發現自己的能力在市場上缺乏價值時, 也可以盡快知道自己能力不足,要再加強那些地方,若發現自己其實被市場更加肯定,覺得價值不僅僅是現有公司所認為的那樣 (薪資),你就可以考慮在未來要不要換個工作。

二、被討厭的勇氣
作者身為一名資深鄉民,又是一位開創了匿名性留言版的網路大大,自然很清楚網路上鄉民的各種不理性的謾罵和攻擊言論,同時他自己似乎也是官司纏身、糾紛不斷,你一定跟我一樣認為他平常應該的過的很不開心吧? 或者過的很辛苦?
不過就他在書中所述,他其實一點也不在意這些事情,這點他是怎麼辦到的?
其實從書中的內容你會發現作者看待日本社會的人際關係與文化習慣完全和一般人不同,一方面因此他有旅居多國的經歷,這幾年更是長期居住在法國,這使得他擁有一種旁觀者的眼光,能用不同的視野來看待日本社會的現況。
同時身為SNS網站的開創者,更是清楚鄉民的習性,自己當然也多次被攻擊過,也許在這些經歷下讓他自身發展出一套不同的價值觀,例如說:
故意去回想不愉快的事
一般來說我們恨不得把這些不開心的人事物全都遺忘最好,因為每次一想起來就覺得心情很沮喪,但作者反而是建議你要反過來想,要你常常回想這些事情,因為他認為這些負面感受都會隨著你一次又一次地回想而減弱。
同時只要你能夠明白,有些事情本身也不是你的錯所造成,就算是自己當時沒有任何作為,事到如今去想這些也沒什麼用,為此還去責怪自己其實是沒有必要。
不過如果你一想到還是覺得很在意的話,可以試著把這個回憶當作一種「自然現象」那樣的存在,連同自己對此的反應,也如同自然現象那樣來思考。
例如說:下雨是一種自然現象,基本上你很難去影響老天要不要下雨,所以當發生下雨時你會去對雨發脾氣嗎?不太可能有人會這樣做,而我們也要把回想不愉快的事情的情緒反應,當作一種自然現象般來看待的話,你就會覺得心情舒坦許多。
其實作者的這個方式,我個人認為是一種「試著用第三人稱的角度」來看待自身的遭遇和情緒的方法,它可以使你能用更客觀的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及心情,而書中還提到一個方式就是把自己看待成一隻動物,或一台機器一樣,當遇到情緒不佳的問題時,不妨想想看,我可以給這隻動物或這台機器怎樣的刺激,才能讓它變好呢?
鄉民的正義
這裡指的是網路鄉民特有的行為模式,他們會因為羨慕別人過的比自己好,而把產生的負面情緒給正當化,變成了可以任意懷疑或攻擊他人的理由。作者提醒我們在網路上遇到這種人時千萬要小心和遠離。
例如說:在網路上遇到有人對你不滿而逼垃圾話的時候,你要先想辦法遠離對方,若嚴重的話,最好是刪掉原有帳號來脫離。一方面可以避免你周遭的人也被波及,二來你自己也會因為看不到這些負面內容,心情也能夠慢慢回復過來。
另外反過來想的話,作者也建議我們不要浪費時間在網路上做這種帶著莫名正義感的「出征」行為,其實它充其量就只是一種自我滿足和抒發負面情緒而已,對自己和他人都沒啥用處反而有害。
最後,作者建議我們沒事也不要”過度地”去關注什世界或國家大事,雖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平時關心和思考這些事情很重要,但多數時候身為一般人的我們還是無力去影響這些大格局的事物 (當然你可以去投票)。
作者認為不如多花一些時間和注意力在自己身上,多想想自己想過怎樣的生活,讓自己的人生活的更有意義,總比你沒事就關心國家前途,思考人類大未來之類的事,卻無力改變自身情況,還來的更有建設性。

三、如何讓內心更強大
前面作者談的比較多是因為人際關係中所產生的負面情緒,來源大多數是從外在環境得到,而為了因應這種情況,下面要談的是如何強大自己的內心,要做到這點很多時候要從內在而來。
一個人內心要想強大,並不是指你就只要努力去訓練自己的修養,而是要從你的價值觀去下手改變,也就是提升自己獲得幸福感的能力。
作者在書中談到一個重要的觀點是「花大錢能得到的東西,通常是有限度的」,白話一點的說法就是金錢沒辦法買到幸福或快樂。
他認為幸福感是由「沒有標價的東西」所決定,例如以旅行這件來說,坐什麼樣等級的飛機座位、住怎樣高檔的星級酒店,或去吃怎樣高貴精緻的食物,這些外在的享受總會有個極限在,但是旅行中所獲得的各種體驗的價值,通常都能輕易地超越這些買的到的東西或服務。
不過這件體悟確實要親自去嘗試過才能夠明白,作者也提到自己也是多次嘗試後才明白這個道理,當然這世上仍存在一些事物是花大錢才買的到的極致體驗,只是並不多就是了。
故意讓自己很窮也能夠過日子
跟花大錢相反的是,作者建議我們不要落入所謂的追求高品質生活的陷阱,指的為了更好的生活去賺更多的錢本身沒問題,但為了追求更奢華的生活而更拚命去工作這件事並不一定就是好事。
這是因為「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有些人盲目追求更高級的享受和生活模式,並且為此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身體健康與金錢),作者認為這樣做並不會讓你過的更幸福,有時反而會活得很痛苦。
例如:當你月薪三萬元的時候,你可以接受自己住在一個房租1萬元的地方,但當你月薪三十萬的時候,你卻變成了一個只能住在房租十萬元的地方才能夠生活的人時,你其實會活得很辛苦。
因為你一定不敢隨時都更換工作,或害者怕自己有天會失去現在的各種生活條件,讓自己無法承受各種可能的風險和未知。
因此作者建議我們不如平時多多練習「故意降低生活費」的方式。
一方面測試看看自己在極端窮困的情況下能否生存的下去,二來你也會發現其實很多東西你都不是需要的,你其實是有辦法控制各種慾望,把自己從「想擁有」的思維方式轉換成「我有這些就夠了」的想法。
最後當你想手滑亂買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慾望,或者美其名想好好犒賞自己的時候,千萬記得你很有可能只是被商家們的精心設計的廣告給”騙”了。
「這些東西並不需要出現在你的世界中!」,作者建議我你時常這樣去思考。
小結:
這本書我看完後第一個感想是,作者並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暗黑」(笑),基本上書中有一些有趣的主觀觀點,但還不至於有什麼偏激的言論,有的只有「更加現實地」去看待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例如說:他看壞日本未來的各種發展可能性,畢竟是人口老齡化很嚴重的國家,要發生什麼改革和突破,以現況來看應該很渺茫,這個國家在未來大概只會剩下「觀光產業」可以搞,就像希臘、西班牙或義大利這些國家一樣,不過他也認為日本有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好的生活環境與治安,因此觀光上的發展還是很有機會。
再來作者一再也強調,要我們不要去追求什麼最好的工作,要去找那種「差不多也夠了」的工作模式,這一點跟我們過去所受的教育有點相反,不過我認為作者想表達的意思更多是在不要老去跟別人比較,因為這樣做不會讓你過的更幸福,不如走自己的路就好。
人們很習慣拿比自己跟過的比自己好的人來做比較,並且還會替自己打個不及格的分數,這種習慣一定會讓你感到痛苦,你要搞清楚所謂的「上進心」是指你想學習某個人的長處和優點來讓自己變的更好,這種「比較」通常只限於對方所擅長的領域和主題,但若你因此產生了「自卑感」,認為自己凡事都比不上這些人的話,這犯了一個錯誤。
因為你錯誤地去拿了「價值觀」來跟對方比較才會因此痛苦,千萬記得硬把別人的價值觀套在自己身上時通常都是錯的。
本書金句:
- 如果一間公司裡都是對提高利潤抱有罪惡感的「好人」,那麼這家公司應該馬上就會倒閉了。
- 在接下來的時代裡,需要的是不再是某項特定技術,而是能配合不同情況,有彈性的改變自己的技能。最重要的是,得懂得變通自己的思考方式。
- …大部份的情況下,人類判斷事情時用的是「直覺」或「當時的心情」這類動物本能,而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