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上堂課?
其實我從兩年前開始嘗試做募資行銷顧問時就發現,市面上很少有關群眾怎麼做操作、怎麼做行銷的課程或文章,除了有一些平台業者出席的演講活動,或是少數幾募資主題的本書有談到一點方法之外,大多數的內容不是太淺薄,或者就只是案例集結介紹而已,對於實務工作上可參考的價值都太低了。
另外,我發現台灣群募從2012年開始至今,市場是越來越大的,需求並沒有因時間而減少,反而越來越多 (連我這個個人接案的顧問都有生意可以做了),但是相關的課程或網路上文章內容知識卻沒有因此越多,這點真的很可惜。
這也是讓我後來決定要寫文章,以及自己出來開課的原因之一,我想把自己一些寶貴的經驗透過整理的分享的方式,幫助更多的朋友之外,透過大家的反饋和建議,我自己也會因此學到更多。
不過今年我在MasterCheers平台上逛到這堂《群眾募資:市場前測x社群擴散x方案設計 課程心得》課程,聽完後覺得收獲不少,雖然主要以觀念心法為主,但是對我這個做募資行銷顧問的人來說,仍有不少啟發和心得,相信這堂課對於任何想發起募資的提案者或行銷相關領域的朋友們,也一樣都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上這堂課前,我有三個問題想問:
- 老師在募資的操作手法上,跟我自己的方法相比,是否有相似或不同的地方?
- 好奇有關「募資影片」的這部份,老師會怎麼教?
- 前測問卷的部份,若想做的更好,老師是否有什麼技巧?
首先第一點的部份是,老師過去經手比較大的專案,在有關「挖掘群眾渴望與需求」這部份,其實會做所謂的「前測訪談」。
假設以一部想要募資的記錄片為例的話,老師他提到會先 指派合作的編輯或是 委外 專業的freelancer請他們去跟導演和記錄片的受訪者做2~3小時的深度採訪和記錄,最終會製作一份訪談報導和影片,這目的是為了讓自己的團隊在做任何行銷規劃前,可以先對客戶內容脈絡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最後做出來的行銷規劃才不會容易走偏,同時也才有辦法設計出好的回饋方案,或整體的行銷計劃。
另外募資影片這部份該怎麼拍? 或是會怎麼建議募資提案者該怎麼設計? 這一塊其實在課程中並沒有特別講述,就我的猜測,其實這部份老師他們的團隊在接專案時,其實就會把這部份給解決掉。
因此,比較少會考量到其他因為缺乏預算或不知道該怎麼設計募資行銷影片的提案者,他們可能會有這方面的潛在需求。
以我的課程來講,在募資影片拍攝和剪輯這一塊,也是建議找專業外包會比較理想,這是因為我是認為很難透過一堂兩小時的線上課程,或者六小時的實體課程,學員們就能夠立即教會怎麼拍出一部好的影片,我還是比較相信專業的事就該付錢請專業的做,才會真的有效,所以找外包是比較現實的選擇。
但是大多數的個人接案、影片工作室,或拍攝公司其實不一定懂你的產品或議題,也不一定清楚怎麼拍出一個有清晰的行銷訴求,能夠吸引人想贊助的影片,因此這一塊蠻需要募資提案方本身花時間去探索和研究出來。
而我的課程有特別針對這一塊去設計,我把重點放在「專案定位」、「找出專案主題的社會面、情緒面和功能面的訴求」,以及影片在行銷訴求上的「溝通框架」…等等。。
這部份若提案者要自己先清楚的話,也比較容易能夠跟外包的任何廠商 (不管是廣告投放、文案寫手、影片拍攝) 做好溝通和討論,才能一起打造出充滿說服力和吸引人的募資專案。
最後問卷設計的部份,課程中其實也沒有特別著墨,可能這方面技巧跟上述一樣,都是老師他們的團隊在接手客戶專案時,本身就會做完的工作,並沒有特別設計在這堂課程中。
不過老師在「群募的引流」這一節課中,有提到一個「同心圓」的概念,用來幫助你思考怎麼找到目標用眾,以及怎樣跟他們交流和互動的過程中,找到你專案吸引人的點,其實以目標來看是和「做問卷」的目的是一致的。
具體上你要先思考的有兩件事:
- 會支持或關注你專案的人有誰?
- 你該怎麼找到他們?
如果用「同心圓」的概念來幫助你來思考和想像的話,可能會是:
- 最內圈的核心用戶:通常指的是親友、日常的人際網絡,或與專案主題非常親近的人士,你很容易就可以接觸到的他們,你平時就能夠直接用email或任何通訊軟體就能聯絡到,請他們支持你。
- 中間的第二圈的用戶則是:跟主題、產業有關的受眾,這部份可利用各種行銷推廣方式,以及公關社群上操作來觸及。
- 最外圍用戶則是上述這些族群以外的一般大眾,可以透過媒體報導、專訪和投放廣告的方式來觸及。
這些人若能在專案設計和策劃前期就嘗試去接觸到他們,並且去了解他們對於專案主題的想法之後,你就可以依此回頭來設計出更好的方案內容和回饋品給他們。
本課程核心觀點:
這裡要先從老師的背景講起:
王師先生,投身電影行銷長達15年,目前擔任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
- 台灣電影群募之王:操盤13次群募,全部完勝超標。
- 《看見台灣》、《出發》、《美力台灣3D》、《12夜2》行銷推手
- 募資計劃達標率250%,號召2萬人參與
他主攻的募資項目都是以電影和記錄片為主,這題材是我一直認為很不容易推動的專案類型,原因是通常主打的議題都比較冷門,同時募資發起方也往往沒有太多預算可以大力推廣,因此王師先生能不斷拿下佳績,表示他在這一塊主題的操作真的很擅長,值得一學。
備註:關於記錄片主題的募資專案,很可惜我一直沒機會接到 (有興趣找我合作的朋友可以聯絡我),唯一有一點點的經驗來自於先前曾幫記錄片導演Angel的募資專案「《祝我好好孕》院線上映&公益巡迴 | 台灣囡仔順產計畫」,在前期規劃和上線後的行銷推廣上,給予她一些建議,這個募資專案最後也蠻成功的,也歡迎大家繼續支持她。
課程編排結構和內容特點
這堂課程共分成14個章節,每一節都有簡報講義以及課程影片,同時也有不少老師本人經手過的案例分享,可以聽到不少實際操作時所遭遇到的困難,以及當時是提出了怎樣行銷手法來解決這些問題,對於還沒有實務經驗的朋友來說,會比較容易進入想像和思考。
不過前面也提到因為老師本身的專業和熟悉的領域還是在電影、記錄片相關的主題為主,所以如果你是做「產品型」這類現在比較流行的募資專案的話,很可惜課程裡沒有這方面的案例,但基本上操作心法都是相通的。
課程亮點:
除了前面回答的三個問題外,我這堂課當中我有找到幾個內容,是屬於老師個人寶貴的經驗談,在別的地方看不到的,我抓幾個整理如下:
一、募資一定要以成功才是最終衝量的標準嗎?
這點看似矛盾,因為會想發起募資的人通常就是希望能夠拿到一筆錢來實現他的目標,不過這一段老師其實是想提醒我們的是募資的另一個目的:「市場測試」。
因為當一個專案就算失敗了,你仍可獲得一個寶貴的收獲就是你所提出來的主題和方案,不足以說服市場上足夠多的人支持,因此很可能是主題或內容本身是有問題的,你可以再回頭重新思考和修正。
而這樣做法的成本,仍會比你冒然就去執行和投入生產來的低啊。
二、怎樣衡量一個專案是否可以接手?
基本上最簡單的方式,還是去參考過去的類似案例的目標金額大約是多少,進而評估自己是否可做 (或是否可以接案)。
同時若該主題過去有人做過,但有人失敗、有人成功,這時你就要仔細這些人的的成功與失敗的原因為何? 搞清楚為何自己有能力比他們達到更高的目標。
另外,老師個人接「電影類」募資專案有一個經驗值,那就是若評估之後,發現募資金額做不到五十萬以上的話,他就不會接,會建議不如直接上架到一般的電影票預售平台 (例如:博客來)就好。
三、如何計算自己的潛在贊助客單價?
老師的計算公式如下:
依照他的經驗和觀聺,台灣一般電影類募資專案的平均客單價約1000元,預估方式是:「電影票*2張(約600元) +一個商品」,差不多就是1000元左右。
所以如果至少要做到五十萬的話,意謂著就要有五百人贊助,這個專案才有辦法接,覺得做不到的話可能就只好想別的路。
另外若不清楚自己所屬類別的客單平均多少的話,可以觀察過去已成功的案例,他們的數字為何來做依據,並用下面這個簡單公式來計算。
客單=總募資金額/目標總贊助人數
總結:
這堂課我其實花了不到三天就看完了一遍,但後續卻也重覆看了很多次,我發現其實很多觀點對於長年打滾數位行銷領域的朋友都不陌生,但每次重聽的時候我都會發現,有時老師隨意帶過去的某一個觀點,其實背後都有非常多的細節和經驗才有辦法做的很好,對於初學者而言,我們要在很短時間內馬上學到其實並不容易。
但這堂課至少是一個好的開始,你會知道募資行銷怎麼開始、那些地方是你特別要注意、以及特別要弄懂的環節。
因此,還是很推薦這堂課程給入門新手的朋友們。
本課程金句:
- 群眾募資不只是第一桶金,它也是市場前測的一種方法。
- 贊助並不見得是理性的行為,而是被某種情懷打動的感性行為。
- 即使是同一群關注者,但經濟力會不同,可用小眾中的分眾概念來設計方案。
- 數據可以協助我們判斷與評估,在投資方面的決策跟風險。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