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個「募資行銷專案」 (前言)

從2018年至今,我開始接了一些群眾募資專案及線上課程策劃的行銷顧問,最近打算把一些心得和經驗整理出來,並分享給身邊的朋友們,內容不敢說有多高深厲害,大多都是常見有效的套路方法,可能對於許多同行前輩們來看根本沒什麼,還請批評指教時 鞭小力一點 (笑),這裡也希望做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歡迎大家多留言討論。
本系列文章預計有下面這幾個部份,分別為:
- 前言
- 一個募資專案在上線前,需要做好那些準備工作?
- 簡單有效的募資行銷套路
- 募資行銷必備的好工具介紹
- 其他參考資料、學習資源及推薦書單
(上述這些內容可能持續增補或修改)
一、前提條件及適用邊界

1. 先談談我所了解的「募資行銷」是什麼
首先說明一下我個人對於「募資行銷」的定義和想法,它有別於一般行銷活動的差異在於:
在有限時間內,要將消費者目光觸及,和銷售轉化做到最大化。
由於大多數的募資活動走期都在1~2個月內就結束,因此要想盡各種辦法極短的時間內產生大量的流量灌入,並提高轉換銷售,才有可能募資成功。
也許有人會問說:「那為何不把募資走期拉長就好呢? 」
我認為會有三個問題出現:
1. 若走期拉太長,一來就喪失了「立即/救急/限時」的急迫感,讓贊助者不會想要在這時間支持你
2. 同時拖太長也會讓人疲乏,人們其實是很難持續關注某個議題或產品
3. 最後時間一長,對行銷人力和資源也是一種考驗,因為若沒有一直安排各種行銷事件發生的話,到後期的銷售增長也只會趨緩,同時會做募資的人大多資源有限。
提外話:我認為一位素人募資發起者,若沒有初始流量、打造好的產品/服務的能力,以及粉絲基礎的話,第一次募資就成功的機率相對較難,除非你有夠多的資源或找到對的操盤手。(當然也有少部份第一次募資就成功的專案,但大家很少關注到失敗的專案數量其實更多。
2. 募資到底是捐款? 還是預購 ?
其實這問題從有募資平台開始就不斷有人在討論,先撇開法規上的定義和討論,據說台灣的群募是從2011年開始 (連結),至今也過七八年了,現在很多產品開發公司已經把募資當做一種驗證市場及行銷管道, 除了一些很明確是以「公益型」或「議題型」的募資專案之外,就我的了解,多數的贊助者也漸漸認為有些產品募資其實就是「預購」。
補充:關於這點,在法規上一直有爭議 (連結),我通常都是直接建議客戶,如果你本來就打算販售這項產品,就該依照電商網購的消保法規來執行,在客服上也比較好處理,對品牌長期來說也不會有傷害。)
3. 特別要提「課程募資」這個形式及產品
它有別於一般議題型或產品型的募資,課程募資成功後所交付的產品是「線上課程」,讓學員可以不限時間空間來學習一門技能或知識,目前台灣有在做課程募資的平台,以 Hahow和YOTTA為主,近期「嘖嘖」開始也有知識型產品和訂閱型服務的募資,也算是比較接近課程募資的形式,另外Udemy台灣也有和嘖嘖合作 (連結)。
另外有些朋友常問我:「為何要做課程募資? 為何不是先把課程做好上架,然後開始推廣就好?」
我認為課程募資其實解決了三個問題:
- 市場前測
- 收入可確定性
- 推廣行銷
由於(付費)線上課程在台灣發展不到三、四年,在早期不少講師本身對於線上課程的形式和銷售有許多疑慮,同時線上課程的初期投入成本較高 (ex: 備課、線上錄製、影片後製…等等),造成不少老師不敢冒然投入,這點我過去在做講師開發時,常會遇到這些問題。
而課程募資正好解決了上述這些問題,除了可以針對目標學員做市場前測之外(ex:問卷調查),同時在募資成功結束後,講師看到確實的收入金額後,也更有意願合作及投入來製作課程,同時募資這種有「限時優惠」的行銷形式,也相對吸引學員們購買課程。
當然這些優點也同時是缺點:由於是募資結束才開始製作課程,因此一名學員從課程購買到實際開始上課,最短也要等個2~3個月左右,也因此「如何快速製作課程」已成為目前課程募資平台的主要課題。
明天將撰寫下一篇文章,我會開始討論:「 一個募資專案在上線前,需要做好那些準備工作 」,感謝你的耐心與等待。
01/15 更新
05/01 更新
2020/11/06 更新
2025/02/05 更新
如果您有群眾募資行銷企劃,或諮詢顧問的需求想找我合作,
歡迎您點擊下面表單填寫,我會在24小時內盡快與您聯絡。
我想合作:https://forms.gle/GHb6aZE1TvEwrhSu9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