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正在規劃一個課程訂閱專案,希望可以幫助身處在職場上升期的年輕朋友們,加速大家在工作和人生的成長,並且都能夠打造個人的學習系統。
如果你對學習方法和職涯發展規劃議題有興趣的朋友,歡迎幫我填寫問卷
你身邊有沒有那種原來是名魯蛇,但後來因為一些機緣和努力,最後成為人生勝利組的親友呢?
我身邊就有一個例子,而且是我非常熟悉的人,那就是我二哥,下面跟你講講他的故事。
從一個故事開始,跟你講講什麼是「黑馬思維」
故事發生從我二哥在國中開始,他在剛入學時的新生成績考還不錯,被分配到前段班級,而學校本來一直以來都是依照「能力分班」的方式進行班級分配,如果沒有任何意外的話,我想我二哥的人生,就如同書中所述的「標準化協定」一樣,按步就般地前進,未來也許人生也許走得很順遂,也可能不適應體制而失敗。
但是「BUT! 」出現了, 發生一件重大的事。 (人生總是充滿各種「But」啊)
當時由於社會與論的壓力下,教育部開始要求各級學校,不得有能力分班的制度,雖說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學校還是會偷偷依照家長的期望照樣搞分班。
但好死不死,據說學校被抓包了,所以不得不緊急將所有學生都打散並重新分配,而這段意外插曲,讓我二哥的求學過程,甚至是人生,走向了不一樣的道路。
簡單來說一句話,我二哥後來因此在國中認識了不少壞朋友,這些朋友整天打架鬧事,不少人多年後還成為了當地的流氓,在街道打滾。
而我二哥雖然跟這些朋友曾經混在一起玩,但好險沒有一路黑化到底,不過因為近朱者赤,學業成績很自然就一落千丈,升高中時的聯考成績也是倒數幾名,不僅考不上任何一所公立高中,最後只好去念了一所私立專校的國貿科。
但進了五專後,他的成績也沒有任何改變,照樣常常是中間偏後,不然就是墊底,以前曾聽他說過,他在專校幾年只學會兩件事:「排球」和「電腦」。
排球是因為他們學校不知道那段時間,為何突然流行起打排球,同學們常常相約在放學後不回家,一堆人留在學校打球,也曾因為太常打球,還被其他科系的同學誤以為他們是球隊的,但其實他們並不想參加什麼校隊,打球純粹只是想消秏過剩的精力和打發時間。
而電腦則是因為他們國貿科有一堂「資料處理」課程,教你怎麼用電腦處理資料,當時幾乎商科的學生們對電腦都沒什麼興趣,除了因為當時還是DOS系統,並且程式語法並不好學之外,那時的電腦CPU速度,大概還是在386、486電腦的時代吧,基本上可以「玩」的東西也很少。
不過我二哥在接觸到電腦後,卻突然對電腦產生極大的興趣,除了認真學會學校教的所有內容外,他開始自學程式語言,後來也因此決定自己未來想朝這方向前進。
(有次聽他說,他對電腦有興趣這件事,有部份原因是看了1995年基努·李維主演的《捍衛機密 》(Johnny Mnemonic),覺得裡頭的科幻電腦世界太酷了,決定要念電腦相關的科系。)
接下來他人生簡直是「黑馬思維」這本書所說的步驟一樣。
首先他找到了他人生的「微動力」,知道什麼東西對自己是最重要的,他渴望學會寫程式,開始熱衷於研究電腦的各種零件的組裝和操作。
下一步他做出一個重大的選擇,想去報考某國立二專的「資訊管理科系」
但因為他之前在學校念書時實在太混了,成績實在太差,於是他下定決心:「重考一年」,而且這一年他完全沒有去補習班,靠著自學做準備,最終考上了理想中的學校。 (本來家人想送他去重考班,但他不想花家裡錢,決定自己規劃考試策略,每天一早跑去圖書館K書,這樣持續了一年左右)。
當他開始走向自己所選的道路之後,有意識地做出最適合自己的策略。
順利進入二專後,他發現學校老師所教的軟體和技術實在老舊,完全趕不上電腦科技的發展速度,結果他又開始翹課,只是這次不同的是,除了一定要點名的課程之外,其他課程或時間,他自己就跑去學校圖書館自學和練習寫程式,不打算跟著學校的教學進度走。
結果他的在校成績不只沒有落後,在兩年後更是順利考上國立二技,而且在校期間更進一步地與幾個同學出來創業接案,想把所學化為一番事業。
就像書中所說,有時你需要忘記你的目的地,但不是要你忽略你的目標,而是保持住「把你在乎的事情做得更好」這件事情上頭。作者認為保持這樣黑馬思維的人,總是能蜩將自己的潛能發揮到極致。
故事如果到這裡就是目的地的話,也許我二哥就是順利畢業後,找到一份程式相關工作,但如作者在書中所說,人生有時候會出現許多機運,不一定是你一開始的目的地。
而對我二哥而言,那個機運就是我二嫂的出現。
我二嫂年紀差不多大我二哥四歲左右,當時她剛從美國念完碩士回台 (本科專業是資訊教育) 跑到他們學校當實習老師,那時她就注意到我二哥這個人,發現他的程式能力很強,也很有天分,於是就鼓勵他說:「你為何不考慮出國去念書呢?」
她認為想學好程式開發,就要去全世界發展最先進的美國去學習才對。
我二哥可以說是被她一語驚醒夢中人,他過去覺得他的求學道路雖然屈折,但也好像慢慢走回正軌,正常的話應該會和他其他的同學一樣,畢業後在國內找份工作、好好上班,但我二嫂的建議,開啟了他人生新的一扇窗,讓他看見更多的可能性。
於是我二哥在努力克服英文的障礙後 (語言真的是許多人的的硬傷啊),順利考上美國匹茲堡大學資訊科學系 (後來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分析),還一路念完博士,並在美國做了一陣子的研究後,幾年前因為家裡的因素決定回台灣,因緣際會地進入中山大學任教,現在是該校的助理教授。
其實我二哥的人生變化,以及及到目前的成就,對很多人來說可能覺得沒什麼,但像他這樣從主流體制的道路脫軌之後,還能找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道路的情況,我認為很不容易,特別對比我自己一路是走著體制內的道路。(我反而是在入社會之才脫軌演出。)
這本書裡還介紹了更多實現自我的黑馬們,他們過去的情況就如同我二哥一樣發展地並不順遂,但他們最終能夠從追求自我實現到成就卓越,而且不只是自己好而已,還能夠對這社會有所貢獻,就像我二哥後來選擇任教,在他自己的領域中影響更多人。
這點才是「黑馬思維」最不一樣的地方。
總結:
這篇文章我用了一則身邊熟的小故事,告訴你《黑馬思維》這本書的幾個核心觀點,它告訴我們不要再走傳統不合時宜的標準化道路,要朝向自我實現的黑馬之路。
而且作者不只提出觀點的轉換,在書中也給你四個可執行的步驟,分別為:
- 知識你的微動力
- 清楚你的選擇
- 了解你的策略
- 忽略您的目的地
這四個可執行的步驟,很值得每個覺得自己人生有點卡關的朋友們好好試試,每一段的重點,我整理了一張簡單的心智圖,也分享在下面給大家。

延伸思考題: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想留一道思考題給讀者朋友們:
「請問你對目前為止的人生還算滿意嗎?是否感到幸福? 如果可以重來的話,你會在什麼時期、做出怎樣不同的選擇呢? 」
歡迎你留言我互動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