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在看完作者介紹和最後一章有關作者個人經歴故事後,我開始對這本書產生興趣,很好奇一位從波蘭鄉下出身的貧困小孩,曾經歴過家鄉的政治與社會動盪,他是如何靠著自己的努力完成學業,進入到Google工作,並且後來還創業成功並取得如今的成就。

作者在這本書裡除了教我們更好的工作方法之外,更多的是希望職場工作者們不要把現在習慣的一切「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未來的變動只會愈來愈大,他認為「改變」雖然是風險,但也是「機會」,唯有掌握「應變」能力的人,才能在未來生存下去。

在閱讀這本書前,我有三個問題想透過這本書獲得:

  1. 過去大家開玩笑說,很多談Google優秀人才們是如何工作、怎麼做決策的書,通常只有在Google內部才做的到?這本書可以給我們什麼? 是一般公司員工也能夠學習的方法嗎?
  2. 作者認為日商企業有什麼問題?更進一步地思考,台灣的企業是否也有同樣的問題?
  3. 有那些具體的方法,看完這本書立即就可以應用在工作上?

 

work

本書的核心觀點:

作者在書中不斷強調,他寫這本書的最終目的就是「盡情地破壞掉你的工作(習慣)」也就是說希望你丟棄掉過去舊有的所有習慣,擁抱新的工作方法,甚至能夠大膽地在公司部份提出「可以取代自己現在的工作」的企劃,改變要從「革自己的命」開始,也只有這樣做的人才能夠做出改變世界的產品或服務。

從上述這點可以看出作者的野心,以及過去良好經歴,讓他可以打造出來這樣的心態和思維,雖然我們要立即做到這樣去想並不容易,但這本書有不少具體的方法和思維方式,我覺得是可以讓我們立即借用和學習的,如下所述 :

  1. 日本企業的問題在那? 你可能也有相似的不良工作習慣
  2. 為什麼「邏輯思維」沒有用? 在這快速變動的時代你更需要的是創新
  3. 你也可以學會的「Google 十倍速成長法則」

一、為何日本企業生產力低?

作者曾旅居德國、荷蘭美國…等地,同時也遷居在日本工作,因此能夠以西方人的眼光來看日本企業文化出了什麼問題,大體上他認為「日商生產力低落的原因」有三大問題,分別如下 :

  1. 太愛拖,大家習慣把「我再回考慮考慮」當作口頭禪,現場人員常常無法立即做出決策,工作總習慣先「帶回去」再處理。
  2. 太愛分析探討,喜歡邏輯思考與分析並沒有錯,但若在這個事事講求「創意」的年代要生存的話,光會分析是沒用的。
  3. 太愛開會,開會是組織中溝通成本最高的行為之一,很多事情其實只要懂得善用溝通工具,或直接一對一面談就能立即解決,沒避免搞到全公司都來討論,同時開會也是有技巧的,而不是大家聚在一起各自發表完意見,或只乖乖聽主管說話就好。

這三大問題在台灣企業裡也很常見,所以作者的觀點和建議方法,在台灣的我們若也學會的話,相信也可以解決。

animal-ape-black-clever-face-hands-intelligence

二、為什麼邏輯思維沒有用?

所謂的邏輯分析,指的是根據現有收集的數資料來推斷「a->b」、「b->c」,再從邏輯得知「a->c」這樣的一個過程,由於日本很流行像麥肯錫、BGC這類外商顧問公司的問題診斷分析方法,作者認為雖然日本人學會了邏輯思,也把分析搞的很透徹,可以說是面面俱到,但唯獨就是缺少了「結論」,也就是提出具體可以執行或嘗試的辦法。

為什麼會這樣呢? 主要因為有:

  • 搞不清楚分析的目的
  • 光看資料就以為可以讓人「靈光乍現」
  • 想用收集資料的努力,來取代思考困難問題的痛苦

因此,若你想要有創新的事物的話,你真正需要的反而直覺、創意及「歴練有成的品味」,那具體上有那些方法我們可以學習的呢? 作者提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

  • 使用大量的「線索卡」

指的是一種可以在創意發想腦力激盪的時,有效激發你靈感和想像力的工具,製作方法是你可以把各種雜誌目錄、照片、寫有關鍵字的紙張…等等全都剪下並印出來,再護貝起來做成卡片,平常可放在透明資料夾中,有需要時拿出來使用。

卡內的內容不拘,重點在於數量、種類要多而繁雜,它可以是有創意的廣告、時尚物品、當紅的戲劇、電影海報,或是最近迷上的App或電玩截圖…等等,這些可以在開發想會議上,請大家放在地板上或貼牆上,讓大家一目瞭然地來刺激視覺,並讓與會者可以手腳並用,做各種排列組合和討論,實現「集思廣益」的效果。

idea

三、你也可以學會的「Google 十倍速成長法則」

作者提到Google 做任何事所追求的都是「10X成果」為原則,它不是指10%,而是貨直價實的10倍,原因是若想打破成規、推陳出新,你一定要制定更高標準的目標,10倍就是一個很好的基準。

而要做到「十倍法則」有下面幾點成功要訣,作者整理如下:

  1. 有先見之明
  2. 站在夥伴的立場思考
  3. 有自己的見解
  4. 時而機敏,時而「白目」
  5. 自動自發負起責任
  6. 積極參與任何事情
  7. 聆聽自己的心聲
  8. 打破常規
  9. 失敗也要很積極
  10. 當個好奇寶寶
  11. 換個角度看事情

這十點當中其實有部份重複,我認有三點比較值得整理給大家,如下所述:

  • 如何做到先見之明

作者提出了一個「5/5/5法測」指的是有別於大多數公司在規劃未來時,都是以一年或三年為單位,但若把時間拉長為:五周後、五個月後及五年後為單位的話,可以讓公司在發展事業上的眼光更長遠,

  • 時而「白目」,大膽提出意見

這裡的「白目」指的不是「不懂得閱讀空氣」或「不懂人情義理」,而是要我們適時當個「言人所不敢言」的白目。

若公司主管罔顧效率而堅持要大家做某件事,搞得大家敢怒不怒言時,你應該就要鼓起勇氣告訴主管「真相」,作者提到在Google的會議上,任何員工都是可以直接拿起ㄓ麥克風詢問總經理和董事長,當然可能很多人會說 :「那是在Google才做的到啊,在我們公司這樣做的話,可能會被炒魷魚 @@」

我的想法是若你一心想追求工作上的卓越時,一定要有「認清現狀」的勇氣,但另一個重點是 :「挑對適合的舞台」,若你待在一個不好的環境裡,公司同事之間無法坦誠指出彼此的錯誤,進而做出改進的話,我想作者應該認同我的想法,一定會建議你不如早點離開這間公司。

  • 換個角度看事情

如果想看清一件事情的全貌,作者建議大家可以試試用下面這些角度來看:

  1. 拉遠看整體、拉近看細部
  2. 從反面或異樣的角度來看,例如:一般或常規時是如何? 更深入會發生什麼事?
  3. 站在未來的角度,同一件事十年後跟現在來看,會有何不同
  4. 以顧客及競爭對手的角度來看,有沒有誤解了什麼? 有沒有遺露了什麼? 有沒有被表相所迷惑?

本書金句:

  • p.161 那些「十年如一日」的人,幾年見一次就夠了。
  • p.206 人生中沒有「輸」,只有「贏」或「學」。「未能取勝的人」只要從經驗中學習,總有一天必能取勝。
最後修改日期: 2018-04-02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