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我很早以前就發現有一種書的寫法是,作者利用一年的時候去實驗或實踐某件事,最後再把這一年的經歷給寫成一本書或成為連載的專欄,例如:《最有生產力的一年》《環保一年不會死》《過得還不錯的一年》《我的聖經狂想曲》…等等。

這類型的書籍都能滿足我們某一種好奇心和想像,也許有一天我也可以嘗試這樣做看看,這本書的作者瑪莉安。包爾則是利用一年的時間每個月讀一本勵志書,並且身體力行書中所寫的重點和方法,看看會發生什麼事情,這本書正是她的心得記錄。

你一定也很好奇,在看完那麼多經典的勵志書之後,她的人生有因此改變嗎? 下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看這本書之前,我有三個問題想問:

  • 作者有確實執行書中所教的方法嗎?
  • 真的認真去實踐後,作者的人生有改變嗎?
  • 在經過了一年的實踐,作者有什麼特別的體會和經驗可以分享給我們? (還會推薦我們讀這些書嗎? 笑)

本書核心觀點:

  • 幸福並非來自你覺得自己想要的東西,而是你目前早已有的東西。
  • 不要忙著恨別人,它會讓你無法去愛別人,這是真的。
  • 當你意識到自己與他人都是有所連結時,你會為這一刻感到珍貴。因為你平常都不曾去留意過。

這本書共有18個章節,原則是是一章會提到一本以上的勵志書籍,而章節之間大多有連貫,不過我下面的筆記只整理出我比較有感覺的段落,其實章節還是很值得大家自己找書來讀喔。

papperpad

列一個恐懼清單來試試

作者的第一本書談的是《恐懼OUT:想法改變,人生就會跟著變》這本書,該書認為我們要勇於去嘗試什麼事情都好,而不要枯等自己有天受到什麼激勵才鼓起勇氣想去行為,它的方法是要我們「面對恐懼、放手去做」,並且把恐懼視為日常的一部份,它是讓我們不斷前進與突破的動力和證明。

這段我看完覺得很有道理,當人們對一件事感到恐懼時 (至少對我而言),通常也表示我正在跨出舒適圈,正在做我不熟悉的事物,不過這件事確實很不容易實踐,所以作者用了一個方法,她列了一張「恐怖待辦事項」的表單,用來提醒自己要去做這些讓自己感覺害怕的事。下面我舉幾個她寫到的項目:

  • 在地鐵上跟男生搭訕
  • 單人喜劇
  • 買東西時殺價或討價還價
  • 吃內臟
  • 路邊停車
  • 高空跳傘

這些內容當然對其他人而言,一點都不可怕,不過對作者而言不少項目是要鼓起勇氣才敢去做,這裡談到一個重點是:恐懼通常有三種層面。

一是表面上的 (其實你做的到,或可以承受),二是自尊層面的(怕丟臉),三是和外在環境無關,完全跟心理狀態有關。

對作者而言,她嘗試面對的第一層恐懼就是「路邊停車」,說真的我完全懂她的感受,因為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某間日商公司擔任國內業務員,這份工作我總共做了六年左右,少說有四年之間,我是每周要開兩到三次車往返台北和桃園去拜訪客戶,或去工廠開會,至少也開了近六七百次的車子,但我仍然對於路邊停車和開車上高速公司這件事感到害怕,事實上我也曾有次開車撞到計程車過 (雙方都沒事,主要是因為司機被前面突然回轉的車給嚇到急停,連帶跟車在後頭的我,不及煞車碰了他車子一下,反而司機是下車跟我致歉)。

而且離開那份工作到現在,我已經有五六年以上沒再開過車了,現在要我開車上路說真的我也不敢,可以說佩服作者有勇氣去嘗試 (笑),寫到這裡如果是每天開車上下班的人看到這篇筆記,一定會覺得好笑(我是認真的) 。

不過也許「路邊停車」對你而言沒什麼,但作者後來去嘗試「高空跳傘」這件事,應該就很少人敢說自己不害怕。

像我有懼高症,只要高於三樓以下的地方往下看我都會腳抖 (哭),不過我也曾自己一個人挑戰去坐「大怒神」 (從高空掉下掉那一刻腦中是完全空白),我也發現如書中所述,這些克服「身體實際安全感受」的恐懼,是不會讓我有克服的成就感。(你曾有過嗎?) 蠻奇妙的,其實反而是鬆了一口氣,但還是不敢再嘗試第二次。

moeny

關於「金錢」

作者第二本書提到關於「金錢」,這主題應該是許多自我實現的勵志書一定會提到的大主題,有些作者說如果你不愛錢,或不知道自己為什麼需要錢,不知道自己需要多少錢的話,你就永遠不會有錢。

或者你對金錢若一開始就保持著負面的態度,覺得它是一個骯髒的事物時,你一定不會有錢,因為你的心理其實是在排斥自己變成有錢人。

如書中引用了《金錢:一段愛情關係》這本書的說法:「這就跟急速減重是一樣的道理,如果沒有找出自己飲食過量的原因,一昧卯起來節食也無濟於事…。」

其實我過去就認真想過,我對錢的態度和習慣似乎深受父母所影響,特別是我媽媽,因為她們那一輩小時候的日子過的比較辛苦,長大後對金錢的態度一直有種焦慮感,所以從小就教導我們不能隨便浪費,買東西、吃穿住都不能亂花奢侈。

但也因此我發現我們在入社會前,其實不懂得「如何有效利用金錢」,甚至對於理財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完全一無所知,只知道要存錢。雖然我媽後來開始有做一些基金投資,但基本上對金錢的觀點不曾改變過,而我自己也是一直到入社會工作後,才意識到自己完全不懂金錢,並且對此隨著年紀越大越感到焦慮。

如書中所述,如果你把你和金錢視為一段重要的關係的話,你才能學會怎樣跟它好好相處,也許第一件事就跟作者在書中所實踐的方法一樣,先不要有「罪惡感」,有些人對於自己比別人有錢時會有一種羞愧感,這時反而會做出相反的動作:輕視金錢,進而隨意對待金錢,好顯示出自己其實是更高尚的人!?

第二不要揮霍無度,這點我最近也特別有感受,當自己的收入突然增加好幾倍的時候,會突然以為這些錢好像都不是自己的一樣,很輕易地就花費掉,或隨便就借給別人,但是明明自己先前也曾手頭拮据過,若是當時的自己絕對不會這樣隨便把錢扔出去。

其實這些心態可能都是一種逃避,不管時機好或壞,你其實只是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財務狀況,這點真的很不好。

書中有建議我們可以先試著蒐集整理自己六個月來的消費明細,看看自己近半年的消費記錄,從找出容易浪費的地方開始,並試著減少不必要的開支。

這讓我想到,其實有不少「記帳軟體」可以簡單完成這件事,下面也跟大家分享兩個我曾用的App,有興趣可以試用看看:

記帳城市 (iOS下載點)

CWMoney 理財筆記 (iOS下載)

關於第一次嘗試記帳的朋友,我的建議是可以先嘗試花一到三個月的時 間,完整記錄每天的消費,三個月之後就只要記大筆開銷就好,因為我們的目標是想知道自己到底把錢都花到那裡去,進而找出可以合理節約的地方,就可以對症下藥來改變自己的花錢習慣。

「去他的」療法

這章是全書裡我印象最深的一個章節,作者讀了《說句「去他的」,減少99%的壓力》這本書之後,提醒我們人生有許多事情真的沒有那麼重要,不用把它們當一回事,例如:你很在意別人怎麼看你? 覺得自己是否已經功成名就? 你長得有多美多瘦? 或是是否大家都喜歡你…等等。

這些期待往往讓人們覺得重要,卻每每又是讓深陷壓力的原因之一,因此書中建議我們,有時候遇到了、想到了不如罵它一句「去他的」,反而會讓你走出這些壓力來源。

書有趣的點在於,她替自己安排去參加為期一周的義大利「去他的」成長營活動(該書作者辦的活動),在活動中她直接和作者見了面,還進行了各種心靈對談、小組分享、呼吸練習、溫水水療、吃美食…等等活動,雖然在書上看到她所描述這些活動有一點非現實(笑),但她提到她最後真的覺得內心有所昇華,還因為抒發出自己的情感,而感到一種「喜悅的痛」,最後還發生一個豔遇小插曲發生 (可惜沒有下一步,科科)

不過這段經歴對作者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體驗,看完了我都想去嘗試參加看看這樣的成長營呢。

小結:

讀這本書最大的樂趣,不在作者整理了各種勵志書的方法和觀點,而是作者每次嘗試這些方法時,過程中所遇到的各種鬧心的人事物,還有她澎湃的內心戲murmur,雖然大多數過程中,都是充滿了各種自嘲的幽默和笑點不斷,不過也有很感人的地方。

讀完書會讓你有種很想認識作者本人的 fu (下面影片是她本人的樣子),這裡推薦給大家,也許有天你也想嘗試看看書中的所有勵志書所教的方法喔。

補充:

下面是作者本人介紹自己的書的影片

本書金句:

  • 從現在起,把舒適圈想成自我提升的大敵。
  • 既然東尼。羅賓斯是個想讓世界更美好的億萬富翁,那講座為什麼收費那麼高?
  • 自我提升讓我可以名正言順地逃避現實。
  • 當危機發生時,忽然出現的安全感並不是天使降臨,而是人類的「生存機制」。這是大腦在幫助我們挺過人生的困境。
  • 每次要進行新的練習,我都感覺「地獄不過如盤下一個活動卻又魔高一尺-「好吧,這才是地獄」。
最後修改日期: 2019-04-03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