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這兩年我有設定一個課題給自己,就是要突破「從知識到行動」這個過程中的重重障礙,過去的我發現自己獲取知識上是個巨人,但在行動上卻像是個侏儒,每天輸入一堆卻輸出很少,久而久之漸漸也不會主動去接觸新的事務,也不會像以前那樣會想做些實驗和嘗試,因為朋友多次提醒,才發現自己已陷入了這樣的狀況。
很多時候我們不去行動的原因,常常是因為「完美主義」在作崇,但再深入探究背後的原因,其實就是害怕失敗,因為不想面對當嘗試後可能會發生的挫折及無知,所以遇到新的問題都會先選擇閃躲或者是拖延,一直到最後能做的時機過了,就趕緊出來自圓其說:「自己其實也曾想過,只是沒有去做而已…」。
我認為這樣做只會得到了一時安慰,但長期下來並不會讓自己成長,我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這兩三年有些停滯,因此我開始先讓自己好好休息,先慢下來,再重新制定了新的目標和任務給自己,其中一件就是轉變自己的心態,而想改變心態第一件事,我認為該從改變思考方式開始,就我過去的經驗,細讀並重覆閱讀某幾本重要書籍,可以讓自己持續保持著積極的態度,因此我挑選了這本書。
這本書可以說是一本「小書」,頁數很少才128頁,但內容和評價卻不小,國內外各產業的大大們都給這本書不少好評,我最想從這本書中得到怎樣跨越從「知」到「行」的鴻溝,還有一點我也很有興趣,那就是如何在現今資訊爆炸的情況下,建一套有效的過濾方法,相信這點我的好朋友們都會有興趣,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本書核心觀點:
本書先以一位作家的故事開始,這名作家有天詢問了曾經來參加過他研討會的學員,發現大家聽完課回去之後,似乎不會因此有所改變或行動,他對此感到沮喪很想知道原因為何? 後來偶然在一本雜誌中看到一篇文章,上頭介紹了一位傳奇商人:菲爾莫瑞 的故事,聽說許多人曾上過這位企業家的課程後都有很好的評價,而且人們也真的會因此而改變生活。作家很好奇他是怎麼辦到的?於是就去請教他,整本書就是以這樣的故事開始。
下面就以書中所提出的三個原因,為何人們無法「將知識為行動」的原因 (作者稱為「遺漏的環節」):
- 資訊超載
- 負面過濾
- 欠缺追蹤
一、資訊超載
過多的知識會是一個問題,因為人們通常覺得讀完一本書、參加一場新的研習會,或上完一堂線上課程很容易。但是當知識太容易取得時,就反而很難促成行為的改變,因為行動比較困難,人們總是選擇簡單的事。
以「打高爾夫球」為例:
故事裡菲爾提到他去高爾夫球學校上了三天的課程,回來發現自己打得更糟,原因是因為學校教的太多了,反而讓他得了「分析癱瘓症 (Analysis paralysis)」,他覺得每打一顆球要注意的事項太多反而打不好,同時練習量過多也讓他失去了動力。就算我們平常讀太多書,或上太多課程並不是說不對,但若只是一直接觸新知,卻沒有花時間將所學的知識付諸行動,或與舊有知識做整合內化,學的再多最後大腦就會塞車受不了。
若一直以上面的方式來學習,最後只會訓練出一個「知而不做」的人,所以一個好的讀書方式,應該是寧可你完全讀懂幾本好書,也好過你讀一堆書卻理解的很淺薄。
少而精的哲學
以員工訓練為例,公司裡負責安排教育訓練的主管或人資,應該要把時間花在追踨訓練的成效,而不是一昧設計新的訓練計劃。要以「少而精」為原則,並以「間隔重複地」方式讓員工學會關鍵概念,直到員工真的學會,並深植在思想和行為上,再進行新的學習項目。
二、負面過濾
人們太容易抱持著負面思維,特別是當面對新的事物,或是在自已過去經驗知識不符的情況下,通常會先排斥或貶低其價值,當用這樣的態度去面對新事物時,你會很難改變,如果少了正面開放的態度,你很自然就無法解決「知行不一」的狀況。而且承第一點所述,當知識又太簡單取得時,人們更不願意去行動,反而會花更多時間去增加知識來取代行為的改變,這時負面思考也會幫你把「想去行動」的動機消除掉。
雖然當我們問大家比較喜歡正面思考還是負面思考時,大多數人會回答喜歡正面思考,但不知道為何當你仔細觀察周圍的人,會發現負面思考還是比較普遍,作者認為原因很可能是「被從小訓練出來的」。
我們從小就被訓練著要努力爭取他人的注意,特別尋求父母的認同與贊同。當父母和其他人一樣,比較強調負面訓練更甚於正面的話,當我們表現好時,也只是符合父母的期待,他們不會因此說些好話或鼓勵,但一豆我們做錯事時,父母則會大肆責備。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會這樣,但如果我們認為「當我做對事情」卻沒有被注意到,其實也會自己開始懷疑自己,並且產生防衛的機制來自保,自動用負面思考來過濾一切…這時你其實只會想腦袋給封閉起來,不管別人怎麼說,你都用一種批判的態度來應對。
一般我們在接受資訊時,其實也只有小部份的比例能夠記住,就像我們讀書上課或看影音資料一樣,看完最後會記住的東西其實有限,更不用談能進到你的潛意識並且改變你的行為,這時若以封閉而負面的態度來接觸這些資訊時,最終你從接受相信到理解並使用它的地方,更是所剩無幾了。
解決負面思維的方法:
- 以正面心態凝聽
以不帶偏見,懷著對新資訊感到興奮的學習態度正面的期待,並且在學習時可以勤做筆記,在聽別人說什麼時要留意,有那些話可以激發你的想像,以一種「我要如何運用」這個新資訊的態度來接受,讓自己成為一個「可能性思考者」。 - 六次接觸法則
一件事從排斥到接受通常要經過六次以上,這是作者的經驗法則,第一次接觸新資訊時你會排斥它,因為它與你既存的觀點有所牴觸,第二次接觸時雖然了解了,但仍無法接受,第三第四次接觸時會從部份接受到完全接受,覺得這個新的資訊或觀點有表達出你的一些想法,第五次接觸開始部份吸收,你漸漸在運用這個觀念了,第六次接觸則是完全吸收,你可能還能把這個新觀念傳授給別人,它已經成為你的一部份。 - 綠燈思考
以開會為例,若有人提出一個新的觀念和作法時,先逼自己當「贊同派」的主力,努力先找出這個構想和計劃應該可行的原因。重點不是不能有反對意見,而是在出現正面反應前不能先提出負面反應,要先亮綠燈,之後想亮黃燈或紅燈才可以。
三、欠缺追蹤
人們需要一套「追蹤計劃」才能學以致用,就像管理大師 Peter Drucker所說:「任何好事都不是偶然發生的」,作者也給了我們一個的簡單的流程方法如下
- 解說
- 示範
- 讓我實做
- 觀察我
- 稱讚我的進步或重新引導我
- 解說
- 示範
- ….以此類推。
這流程依循「重複」原則,因為作者認為而要改變行為,最重要的就是:重複! 重複! 再重複! 它就是在知與行之間所遺漏的環節。
補充:當你練習時記得熟不一定生巧,要「精確練熟」才能生巧,這點在《刻意練習》這本書裡也有大量的案例和說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讀讀。
重複的具體方法
那就是間隔重複 (spaced repetition) ,它是一種學習方法,我們一般在學一個東西很少一次就學會,所以通常會在一段時間內,接觸那個資訊(或知識)多次,直到我們完全吸收為止。就像「廣告」一樣,它們會不斷地讓消費者多次接觸幾次廣告訊息(洗腦)後,直到對廣告的商品或服務留下印象,並且認同後願意去採取行動 (購買)。
而人的大腦一直在做兩件事:學習新知和遺忘舊知,所以如果你懂得利用間隔重複專注在某件事的話,就可以牢牢記住它,你應該要深入學習少量資訊,而不是膚淺地學習大量資訊。
除了重複之後,要想要改行為還有三點很重要:
- 有實施辦法
- 有精神支持
- 有責任感
以「指導下屬」為例:
公司可安排經理主管每兩周與他的直接下層會談,每次15~30分鐘,內容會把焦點放在下屬的目標如何達成,以及他們需要那些協助,而公司會獎勵這樣的會談持續舉行 (經理和下屬都會有獎金),另外再為每位參與者指定一部外部的電話教練,為期六週,這些教練是經過訓練,同時由於不在本公司任職,可以避免他們與同事間的情感壓力 (不敢說直話,他們任務就是幫助同仁們在研習後能夠落實知識合一 ,參與者要每周花15分鐘打一次電話給外部教練,獲得所須的實斿辦法、精神支持及強化責任感。
作者認為以這樣「二合一的追蹤機制」可以有效幫助同仁運用所學,讓大家可以達成長短期的目標。
本書金句:
p.07 因為學習比執行容易,所以人們喜歡不斷地上課,學習大量的知識,但課上多了,反而越難執行。
p.18 簡單的事重複去做,重複的事用心的做。
p.28 人們常會花很多時間取得新資訊,卻花較少時間努力在日常生活中運作新取得的知識。
p.50 櫃台人員自稱為「第一印象總監」…當電話燈亮起時,她讓自己靜下心來,記住這是服務的機會。
p.99 每個成功者的生命都有一條金線貫穿,那條線就叫專注。
本書重點複習:
為何無法「化知識為行動」?三大主因→解決方法
- 資訊超載→應讀得少但讀得精,專注關鍵概念,一再複習
- 負面過濾→持開放心態,積極找出新知識的正面價值
- 欠缺追蹤→擬定出追蹤學習進度的計畫,將新知付諸實踐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2 Replies to “讀書筆記-翻轉人生的實踐力:讓改變全球2100萬人的領導力大師引爆你知行合一的行動力!”
感謝阿康分享~希望讀書會可以開這本書討論~哈哈
笑,可以推書投票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