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士四大學習路徑-人、網、事、書

職場人士四大學習路徑-人、網、事、書

前言:

這篇文章我將利用一個簡單的小故事,帶你了解我最近新上架的課程專案《 學習長阿康:突破學習困境與職涯瓶頸的行動指南 》,其中最核心的知識方法論之一:「人網事書」四大學習路徑

希望能夠幫助你快速了解職場人士應該掌握那些學習方法,並且這些方法之間的相關性,你要懂得將它們連貫在一起,並打造出一個知識體系、一個屬於自己學習系統,你的學習才會有效。

如果您閱讀完這篇文章,覺得有興趣的話,歡迎報名我的課程:


首先,先跟大家講個故事。

(這段來自一個真實故事,不過人物姓名、設定和故事內容我做了一些調整。)

多年前,我有一位小我10歲左右的大學學妹,跟我分享了她的一次求職經驗,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啟發,因為她的方法非常適合用來說明我的學習方法。

這位學妹我們先稱為Amy好了。

Amy 從大學時代開始就非常熱愛旅遊,不僅多次與同學們一起環島旅行,足跡遍及全台灣,而且在23歲大學畢業後開始找工作時,她不安於一般社會主流的想法,想再多去看看這個世界,於是選擇跑去國外打工渡假,她每次只要賺到足夠的旅費,就開始規劃要去那一個國家玩,簡直是把背包客當成職業一樣。

不過這樣自由奔放的Amy,也在快三十歲之前,打算開始穩定下來,好好找份工作。(主要也是因此交了一個不錯的男友的樣子,笑)

有天她在線上詢問不少朋友,關於找工作的事,提到她正在找旅遊、網路相關的工作,而且希望能有海外工作或出差的機會。

目前方向主要想找:線上訂房、訂購機票、旅遊行程有關的平台服務,這是因為她過去在做旅行規劃時,時常會用到這些平台,所以想嘗試投遞這類公司的職缺。

不過在投履歷前,她希望大家給她一些建議。

就我的觀察,我發現她當時有三種狀況,可能會影響她能否應徵上工作:

  1. 沒有相關工作經歴
  2. 沒有相關行業領域的背景知識
  3. 不知道該怎麼準備面試

這些問題其實也是一般新鮮人求職時,都會遭遇到共同問題,只要事前最好準備和規劃,基本上都有辦法解決。

後來有朋友們提供了不少建議給她Amy,而她整理了好這些建議,並結合了自己的想法,找出下面這樣的解法 。(這些內容來自她事後整理分享的經驗)。

學習新知識要與舊有知識做結合

首先,她知道自己沒有相關工作經歴,所以在第一關投遞履歷時,若要與有工作經驗人競爭的話,她一定沒有什麼優勢,所以她準備了兩件事:

  • 先退而求其次,找適合自己經驗、能力的職缺
  • 找出自己「現有的知識、經驗」與未來工作的相關性

她發現她想投遞的某些職缺,對資歷的要求至少要三年以上,但她卻沒有。

雖然她很感興趣也嘗試投遞過,可惜往往都沒有結果,所以她先把重點放在不特別要求資歴的職位上,於是她找到一個類似 account executive有關的工作,這職位對資歴的要求不拘,她就先以這個工作為目標,打算先進去公司後再找其他機會。

接著她在寫履歷時,特別強調了自己過去的旅行經驗,同時針對訂房、購買機票、比價,以及對各平台的操作體驗,做了一份詳細的心得報告,因為她知道自己雖然沒有相關工作經驗,但有做為一名忠實使用者的豐富經驗,從這方面的經歷來回推,說明自己會如何做好這份工作的可能性。

「事」:為自己創造一個「專案」來學習

除了過去的心得報告之外,Amy知道自己若沒有實際「模擬」過未來工作的內容的話,很難說服面試官自己才是最適合的人選,為此她偽裝成為一名「秘密客」,實際測試了各家平台的服務,了解他們的業務是怎麼服務客戶,並列出優缺點出來。

這兩項決定和實踐,讓Amy順利了過了第一關,對方還直接與她通了一次15分鐘的電話,想多了解她履歷上的內容,並且在電話結束後,直接跟她約了第二關「面試」。

這次有趣的是,會以「open book」的形式進行,先提供了五點關於電話面試準備討論問題。

而這些問題中,有幾點是想了解她的人格特質、成長背景,以及一些與上面提到的她投履歷時準備的心得內容有關之外,其他幾個問題則是讓她比較頭痛的,如下:

這兩點問題是她先前的心得報告中沒寫到的,讓她感到不太放心,因此先肉搜了一下準備跟她進行第二輪面試的面試官背景 ,發現他們都是旅遊產業的資深工作者,因此她推測,對方可能會特別關心產業相關的問題,她必需要準備好這部份內容才有可能應徵上。

於是,她做了幾件很有趣的事。

用 「人」與「網路」 快速獲取新領域的背景知識

她先上網查詢了國內的一些餐旅相關的科系,並試著尋找有沒有在研究OTA產業的教授,在找到之後接著主動寫信給這些教授,詢問有沒有這方面的研究文章或論文可以參考的

很幸運的是,很快就有教授回覆她,但跟她提到台灣關於OTA這方面的研究並不多,同時針對Amy想了解的未來工作區域的市場,其研究更是缺乏,但是教授也很有心地開了一些書單給她,請她可以自性研究看看。

另外也有其他教授回覆她,同樣提到這方面的研究很少,但直接給Amy不少與該領域相關的專業「關鍵字」,讓她可以自行去搜尋文章,並且在她找到資料研讀後,有問題時還願意與她討論。

最後,她還回到應徵公司的服務平台上,去研究它們的服務合約,一開始只是想藉此了解更多該領域的中英文「專有名詞」,可以讓自己在面試時的用字更貼切業界,到後來她開始深入去研究該平台目前都在那些國家區域銷售,並提供那些服務和差異…等等。

最後在這樣準備下,Amy 順利渡過了第二關的面試,並在三個月後如她所願加入了該公司,而她準備的內容也讓面試官感到吃驚,特別是她後來還列出了未來工作區域市場的一些資料和分析 (其實都是公開的),這點讓對方印象特別深刻。


在看完上述Amy的求職故事後,這裡我想重新整理我們從故事學到了什麼,並提出「人網事書」這個職場人士四大最佳學習路徑

這篇將先介紹左邊的「職場人士四大學習路徑」,分別是人、網、事、書。

首先我們重新思考一下,Amy真正遇到的問題是什麼?

她其實需要解決的問題是:

如何在短時間內快速了解某個新領域的基本知識?

這點很多人會說,那不就上網查就好了嗎? 現在網路上資訊那麼多,隨手一查就跑出一堆,這樣的回答我認為:「對,也不對。」

問題就是出在「資訊太多」這件事情上面,當我們面對一個陌生的領域,在沒有相關的知識背景的情況下,我們其實是沒有能力辨識出那些資訊才是我們需要的,所以給你再多資訊也是沒用。。

在故事中Amy所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找人問」,透過過來人的經驗來過濾有價值的資訊,並獲得下一步的學習地圖

「人」,找對人讓你事半功倍

她在獲得面試問題後,很清楚自己光在網路上隨意尋找資料,可能只會浪費更多時間,雖然一般來說,若你身邊就有認識該領域行業的專家或前輩的話,其實是可以直接打通電話就詢問到你要的東西。

很可惜她在這個階段,並沒有這樣的人脈。(插個題外話,關於知識人脈平時該如何的積累和具體方法,也是我的課程重點之一。)

不過Amy比較優秀的地方在於,她主動寫了封陌生信件給該領域的教授們,雖然彼此不認識,也沒有任何關係可言,但或許是她的主動、積極和誠懇,讓這些老師們願意幫助並提供建議,這點真的很不容易。

(我通常建議要請教別人的話,還是要有個「對價關係」,也就是在你能力所及之下,能夠給予對方相對應的回報,來獲取你要的知識,才是更好的方式。)

這裡也點出了「人」這個學習路徑,也是我課程其中一個重要學習模塊,未來將會討論為什麼要找人問? 要找什麼人問? 以及該怎麼問? 這三個問題。

因此我們從人身上,可以獲得下面兩個東西:

  • 詢問更有效的學習路徑:從關鍵字到學習資源
  • 獲得隱性知識

「網」,透過關鍵字找到知識來源

Amy 透過「找對人詢問」得到了幾個重要的學習地圖:關鍵字書,以及隱性知識,下面為大家一一說明。

由於Amy是第一次進入OTA這個產業,說真的她可能一開始連OTA是什麼都搞不清楚,但因為問對了人,並且透過對方所提供該領域相關的重要關鍵字,讓她接下來的搜尋更有效率,也更能找到對應的知識。

同時,還有人直接開了書單給她,省去她不少自行尋找研究資料的時間,而「書本」其實是比網路資料更為系統化的學習知識。

最後,當她在研讀相關資料後,當遇到書本或網路上找不到的問題時,除了可以詢問先前提供學習資源給她的教授之外,更進一步她也可以透過網路,找到相關產業的社群,進一步去認識可以回答她問題的人。

「事」,透過「專案」來實作與學習

在故事中,Amy為了更加了解面試公司的服務和產品,她直接偽裝成有需求的客戶,主動去聯絡業務相關的人員,以第一手的方式直接體驗到「工作」,這點我在我的課程中稱為「專案式學習」。

我認為在職場中,若能透過實際的專案與工作內容來實作,這樣學習的效果會最好。

這時有人可能會問,我都還沒進入該公司,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我要怎麼有實際的「專案」來實作和學習呢?

這裡我想舉兩個案例來說明。


例如:曾經有網友知道我有過當面試官的經驗,再加上做過短暫的餐飲業,因此來信請教我,說她想應徵餐廳「正職員工」的工作,但她從來都沒有相關的經驗,也不可能立馬開一家店來練習,那該怎麼辦?

我的建議是:

用小實驗來「模擬」,以及透過「逆推」來學習。

所謂的「模擬」以上述案例來說,指的是你也許無法立即應徵上正職員工,但你其實可以先應徵「工讀生」,它會相對容易和快速。

當你成為工讀生之後,其實就會經歴到部份正職員工會遇到的工作,並且你當工讀生的目的和一般人不同,你在意的不是時薪多少錢,而是提前知道該工作所需的相關知識,並且在工讀階段就有意識地去學習、去認識產業前輩。

當然很多人會覺得,跑去當工讀生會不會太浪費時間?

這裡也建議可用「逆推」的方式,雖然你沒有實務經驗,但你仍可用「顧客」的角度實際去體驗該餐廳的食物和服務流程,就像Amy做的那樣,最後試著把這些體驗和觀察的好壞全都寫下來, 寫成一份心得報告,在面試時提出改善建議。

像這樣的方式,其實就是提前在「預習」你未來正式入職後會做那些工作


又例如:有位工程師朋友某天來找我聊天,提到他未來想轉行做「數據分析」有關的工作,雖然平時已有接觸和學習這方面的知識與技能,但由於沒有相關經歴,同時原來的工作也沒有太多資料可以實作,或受限於職務權限,無法接觸到更多資料練習,問我怎麼辦?

如上面的建議,我其實是直接建議他去參加一些針對幫助非營利組織的各種資料分析活動 (營隊、比賽、平台),或是利用政府開放資料來做學習。

去參加這類專案或活動本身大多是無償的,有的甚至要付費,因此很多人會覺得好像在做白工、很不划算,但其實對我這位朋友而言,他最需要是獲得具體實作的經驗,未來在履歷上也能夠寫上去加分。

這就像我認識的一些顧問朋友,他們也都會無償為一些非營利組織提供咨詢服務,其實除了公益服務外,一部份還是為了累積實務經驗。

簡單一句,就是要試著替自己創造一個「專案」機會來學習。

總結:

這篇文章我先用了一個求職的故事,引導大家了解到職場人士常見的一些學習問題,並提出了四大學習路徑:「人網事書」來解決這些問題。

這四大學習路徑在未來的課程中,我將會用近20節左右的內容來一一指導,並且提供對應的思考題和行動指南清單,幫助大家確實去執行,並且透過社群討論的方式讓大家可以反饋。

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也歡迎你分享這篇文章,或留言與我討論,謝謝。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