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微精通:從小東西學起,快快學,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

讀過《刻意練習》和《異數》這兩本書的朋友都聽過「一萬小時理論」,它讓我們明白要從新手變成專家的路上,需要經過無數的努力和時間才能達到,許多人一聽到這就打算放棄了,大家的問題似乎都不是在要練習多久、該怎麼練習以及有沒有好的練習方法或教練,而都是敗在「起步」這個階段,覺得害怕學新東西,連一開始的門檻還沒跨過去時就決定放棄了,這也是為何我想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

微精通:從小東西學起,快快學,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
微精通:從小東西學起,快快學,開啟人生樂趣的祕密通道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有讀過《刻意練習》和《異數》這兩本書的朋友應該都聽過「一萬小時理論」,它讓我們明白要從新手變成專家的路上,需要經過無數的努力和時間才能達到,但許多人一聽到這就打算放棄。

我發現大家的問題似乎不在「要練習多久? 該怎麼練習? 以及有什麼好的練習方法或教練?」,而都是敗在「起步」這個階段,因為害怕學新東西,連一開始的門檻還沒跨過去時就決定放棄了,這也是為何我想讀這本書的原因之一,我希望可以在這本書裡找到:

  • 學習任何新事物前,有什麼方法更容易跨過門檻?
  • 是否只是因為動機不足或意志力不夠,人們才會容易放棄學習?
  • 微精通的「微」是指少量專注?還是指入門容易?

同時這本書也讓我想到 Josh Kaufman的《學得快才會想學!:黃金20小時學習法》,教你怎麼用更快的方式渡過學習的新手村,我希望讀完這本書也可以跟kaufman的書一樣帶給我新的啟發及方法。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可以分成三個部份「什麼是微精通及其具體方法」、「作者的39個微精通案例」以及「微精通的哲學」,這篇筆記只整理了第一部份,其他兩部份我認為是案例和觀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找書來翻閱。

什麼是微精通(micromastery)?

「微精通」是種學習方法和心態,指的在有限的範圍內完成一件事,同時在學會這方法後也可觸類旁通,另外凡是可以被稱為微精通的事,特點是可以反覆做,並且愈做愈好。

書中介紹了「微精通」包含以下幾點元素:

  1. 上手訣竅
  2. 手忙腳亂障礙
  3. 輔助工具
  4. 獎勵
  5. 重複練習
  6. 實驗可能性

當你在學習新的技能和知識時,都可以嘗試建立上述幾個元素,它可以讓你的學習更快上手。

trick

下面就為大家一一解讀這六個元素:

找到上手訣竅 (entry trick)
每個微精通的技能都有「上手訣竅」,它可以讓我們通過學習的「第一關卡」,帶來劃龍點睛的效果,並提供了立即的獎勵 (大腦感到愉悅的化學物質)。它有時是跟自信心和熟悉度有關,有時則是分解每個步驟的重點,也可能是特別強調某個訓練點,最後當你進步到一定程度後就不再需要它,因為它已經幫你順利渡過新手村了。

移除手忙腳亂障礙 (rub-pat barrier, 又稱為「矛盾技能障礙」countervailing skill barrier)
我們在學東西時,常會誤以為只要乖乖從第一步走到最後一步就可以達成,但事實上有些步驟或技能之間會出現相互矛盾的情況,當你因此卡關的話,就需要先找出彼此衝突的地方,並一一排除掉,或者是一次全部學後之後,再將它整合起來才能全部做好。

另外人腦本身的設計只能一次處理好一件事,所以把複雜的技巧拆解一步一步,並在照著做的過程中去抓出感覺,你就可以成功,不過有些時間自己很難抓到感覺,這時也可以借助教練的「提示」,看著照做來降低難度。

找對輔助工具
好的工具可以解決上述的手忙腳亂障礙,有時用自己上手或喜歡的工具也有幫助,例如:畫家會喜歡某個牌子的畫筆和顏料,有些作家不喜歡打字還是習慣用手寫 (再請人將完稿打成電子檔)。

設計獎勵
所有微精通都可以帶來某種成功的獎勵,讓人想一做再做,它可以明確知道「做到哪件事」就代表成功。
另外被人關注也是一種好的設計方式,它會帶來強大的動機,我們應該利用「公開自己想要挑戰的事」,利用害怕丟臉的心理逼自己前進,也能克服懶散分心的問題,就像我常說的「挖個洞把自已推下去」,你自然就會爬起來。

重複練習也樂此不疲
微精通的特點是可以讓人想要「一做再做」,所以設計練習方法時就不能太無聊或沒有彈性,重點要有「遊戲」的特質:簡單、可重覆執行、內容新奇不重覆…等等。

無窮盡的實驗可能性
微迷通就像一個迷他實驗,你要用實驗的心態來看待每一項學習,而且這個「實驗」是可以做無窮無盡地做下去,不用害怕失敗或沒有機會嘗試。

painting

找到微精通的方法:

微精通的重點在於永遠想辦法把所學的東西變成自己,大多數人的學習其實是缺乏明確目標的,而且許多教材或課程的設計,往往是針對「某種理想中的學員」來製作的,但它並不完全都適合你或可以解決你的問題,所以在學習時你要有意識地把所學的內容與「自己想要的樣子」做結合。

另外在上述在了解了上述六項微精通的要素之後,我們可以利用下面這些具體方法,找出你想學的技能的微精通方法。

方法一:找出樂趣所在 (微樂趣)
最好的辦法就是找出一件事好玩的地方,並從那裡入門。
作者建議一開始在學習前可以嘗試找出這件事的樂趣點,並且且也可以詢問專家來找到更多可能的「微樂趣」。

以「寫小說」為例:

作者花了一年摸索怎麼寫長篇小說卻一直沒有進展,後來他有朋友建議他可以先從寫「極短篇」開始,並且要你寫完一篇故事才准離開書桌。這方法讓他一開始一天能夠寫三篇短篇 (這招成了他的小說寫作微精通),漸漸學到寫長篇小說的技巧,最後真的出版了完整長度的小說。

另外不只是從適當難度的方法開始,更要找出讓自己心有同感的事物,把一樣東西變成自己的,訣竅就是第一次接觸時,聆聽自己直覺喜歡什麼及不喜歡什麼。

方法二:順藤摸瓜
作者以「整理草坪」為例:

雖然壓草可以帶來平整的草坪,但某幾塊草平可能會比較稀疏,就得重新撒種子,照護新草,這時候找到正確的工具-像是舊式的筒式割草機,就可以很容易做到,另外作者也將割草的方法分解成許多上手訣竅,這些方法他是從Youtube或Instructables上所找到,另外他也建議可以直接去請教割草專家。

雖然在台灣我們可能對整理草坪很陌生 (畢竟不像美國,很少人房子會有前後院),但可以透過例子了解作者的建議方法:從找到興趣點、請教專家、選擇好工具、獲得獎勵 (獲得平整的草坪),這方法同樣適用在學習其他事物上。

 

smell

方法三:在立體的真實世界上用各種感官
在學習時要動用所有跟我們正在學習的事物相關的感官體驗,它可以增強記憶和認知。

方法四:和專家聊一聊
前面也提過,在開始打造一個新活動的微精通前,可以找真的很懂那件事的人聊一聊,因為高手所掌握的知識點,會讓我們更快進入微精通之門。
而所謂的「專家」除了擁有該技能知識的豐富經驗的人之外,他也必須一種可以享受其中樂趣的人。另外有些人也許從沒從事過那件事,但卻有辦法解釋清楚的人,這樣的人也是你可以請教的專長。

其他補充重點:

動態學習與靜態學習
「先做再說」是一種學習方法,在做的過程一邊去找到學習這項技能的重心,只要找到重點,你會知道有那些動作、結構或姿勢是可以調整的,再回頭去找尋答案,這樣的學習方式作者稱為「動態學習」它可以讓人培養更多信心,作者建議我們不要再以先遵守一系列的步驟後才去動作的「靜態學習」方式。

另外找到重心也是可以讓你節省更多力氣,把時間和精力花在最重要的施力點上,效果才會事半功倍,並產生「正循環」讓你更想繼續學習下去。

自我訓練的要義
「用進廢退」是作者用來形容大腦可塑性的特質。當你動用更多感官刺激大腦時,它會產生更多的連結,使你的記憶更牢靠。

以閱讀一本書為例:

除了看書之外,可以聽作者的公開的演講、導讀會,也可以找「有聲書」或「解讀音頻」來收聽複習,另外在閱讀的過程 (像我現在一樣) 嘗試把該書內容整理成筆記心得,或是更進一步將核心觀點製作簡報及圖文資訊,像這樣的運用各種感官的學習,可以加速學習的速度和效果。

學習的心態與天分更重要
書中提到西方人過去認為學會一門技藝要嘛從小開始學,要嘛就要很很有天分才能學會。而且如果你一開始就學不會,就表示沒天分只好放棄。

但作者認為要我們應該學習日本人對於技藝學習的態度,日本人認為「學習態度」比天分重要,所以設計教學方式時,都是先假設人人都有辦法去學,而不管一開始的程度,所以會設計出各種微精通的小步驟,讓沒有天分的人也可以跟著學習。

success

學習如何學習
很多人並不知道一件事,就是我們的「學習的方式」也會形塑大腦,過去的學習經驗會使我們偏好某種學習策略,形成「預設模式」,但這些習慣的作法並不一定是最有效的,因此我們要嘗試實驗新的方法或改善自己過去的習慣

例如:我發現自己的「動手能力」比較差,很習慣先看完所有書籍和說明書之後才想動手去做,但這樣的學習有時不見得有效,同時也很秏時,所以我現在開始嘗試「邊做邊學」,像最近在學架網站就是以一邊看著 Wordpress的線上課程一邊動手做而完成的。

最後,當你擁有更多元的學習策略時,「意念流暢度(ideational fluency) 」也跟著增加,它是指在相反或矛盾概念中轉換的能力,當A策略無效時可以立即切換成B策略,這方法可以讓你的學習更靈活。

微精通可以建立自信

微精通的要素之一是「重複」,當你習慣一再實驗後,若不小心失敗時,你也可以很快重來,不會因為失敗而不願再持續,

打敗「不會永遠都那麼好」的懷疑心理
很多人會誤認為他人學會某件事只是「新手的幸運」,但每件事若都用微精通的方式來學習時,你可以在重複做的過程中,明顯地看到自己逐漸進步,並不會認為只是運氣,而是確實努力所達成的成果。

社交需要可以炫耀的東西
有人關注自然會想要做的更好,同時會讓自己更有信心,每一嘗試都是一種實驗,後果也沒那麼嚴重,不會害怕別人取笑,反正學習的機會不會只有一次,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嘗試,下次還會更好。

 

learn

後記:

這本書其實不是那種結構嚴謹的「學習方法論」書籍,而且照著作者書中的核心觀點來看,若寫成這樣他也會很無趣,所以整本書全都是非常「個人建議式」的觀點 (不過作者在解釋名詞上,還是做功課的),這類型的書通常我會希望從中獲得啟發大於得到具體方法,不過讀完發現,我不只有所啟發,還有簡單的方法可以執行。

另一個收獲是,雖然我在這篇筆記裡沒有寫到作者的「39個微精通案例」的介紹,但除了內容具體有趣之外,其實我們在學習微精通的方法也可以模仿作者撰寫案例的方式,他會用簡單的圖文及文字說明該怎麼做 (上手訣竅) 、怎麼練習的方式 (實驗、重覆),以及如何做的更有趣。

本書金句:

p.55 超刺激效應 (Super-stimulus effect) 也就是我們認真研究某件事時,同時運用各種感官帶來的心智協同…會在大腦中留下更深的連結,加速學習速度和效果,讓人觸類旁通。

p.57 學習最困難的地方,在於得知每一件事的相對重要性…看別人做,就有辦法從他人的表現與動作,過濾出每個元素的相對重要性。

p.82 「微精通」是通往精通的第一步。

本書重點複習:

★什麼是微精通? ──至少包含6種元素

  1. 找到上手訣竅
  2. 移除手忙腳亂障礙
  3. 找到輔助工具,開發小訣竅
  4. 遠有獎勵等在後面
  5. 重複練習也樂此不疲
  6. 無窮盡的實驗可能性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