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養錢練習: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作者柏鋒大大是我認識的業界朋友,先前也曾買過他在Hahow上所開立的課程「小資族理財的第一堂入門課」,也在他課堂中學到不少理財方法受益良多,剛好發現法意出版社幫他出版了《養錢練習:10大理財好習慣讓你有錢花》這本書,看完介紹發現這本書應該是他總結了過去在商業周刊上寫了七年的專欄「小資族學理財」,及hahow上課程回饋,所重新編寫而成的書,我因為很好奇會有那些新增修補的內容,所以直接先幫他組了一個快閃團購(已結束),同時邀請他 在08/16 (四)來上我們的「不見面讀書會」的直播。
這本書的受眾設定在年輕小資族,很適合作為入社會工作的新鮮人開始學習理財的第一本書,由於我一開始就對他書中80%內容都很熟悉,所以這篇文章我改用「條列式+補充感想」的方式來整理,想看完整內容的朋友,不妨直接購買鋒哥的這本書,最後對內容有任何想法,也歡迎留言討論。
08/17 更新補充
我們這周的「不見面讀書會」有直播這本書,也邀請到作者親自來介紹本書: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結構是以十個理財習慣來一一編寫,約200頁左右的篇幅,快速地帶你了解作者的理財觀點,我特別建議大家在閱讀理財相關的書籍時候,可以嘗試將內容分為三大部份來整理,以方便日後自己複習,如下:
- 概念 (例如:有錢人花錢買時間、投資自己是最好的投資)
- 方法 (例如:股債比的評估方式)
- 工具 (例如:記帳工具、52週存錢表單)
最後,雖然閱讀這本書拚一點的話,大概花一個晚上就看完,不過內容絕對值得你未來在研究理財技巧時,回頭重複翻看。
本書特色:
- 貼近小資族,適合新手小白,入門理財書。
- 內容接近台灣環境,因為台灣市場上大多數的理財書籍,都以翻譯居多,很多內容像是稅制、交易規則及市場環境都和台灣很不同,有時無法參考使用。
- 更科學的方法,例如:記帳的重點在「分析」,而不是把數字記下,並找到合適自己的收支管理法才是重點。
最近,在這個不景氣的時代,常常可聽到有人擔心未來老了,國家可能也會破產,自己如果又不敢生小孩的話,真的就像我常開玩笑的說「年輕不上街頭,老了可能會流落街頭。」,但除了被動等到災難來臨時,我們才上街遊行革命!?不如年輕的時候,努力學會理財自助,我也很同意作者在書中的一段話::「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退休金負責。」(國家可能也不可靠啊)
一、學會分析記帳
- 記帳的目前是和過去的自己的消費行為相比,重點在找出支出的變化(預期和現實比)。
- 除了和別人比之外,也可以和台灣人的平均的情況來比較 (如p.21)。
- 分辨投資和消費的不同,再分成「需要」及「想要」,重點在提高「需要的投資」,減少「需要的消費」。再依時間的「輕重緩急」來分,例如:朋友紅包是緊急但重要的支出,然後最近開始習慣吃宵夜,也許是「不急也不重要」的支出,就要減少。
- 分辨出自己平時消費次數的頻率,重點在把不急也不重要的支出,和「想要的消費」盡量都要減少。
- 先決定要存多少錢,再逆推計算出所需「開銷金額」/月,並把浪費掉的支出給找出來,再決定要存多少。
- 可以用「零存整付」的方式來存錢,簡單說就是每月存下一筆固定金額,到期後一次提領本息,你可以使用薪轉戶設定每月轉帳來強迫自己儲蓄。
- 這裡作者推了兩個記帳工具:記帳城市App (加法記帳) ,和 Ahorro軟體 (減法記帳)。
二、懂得怎麼花錢
- 把錢花在購買「好的體驗」(旅行、和親人相處、接觸新的人事物)、並用於創造美好的回憶 (幸福的根源之一)
- 要先找到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去實現別人的夢想,你才知道錢該花在那。
- 花錢買健康並不難,只要正常飲食,少吃不健康的東西(不浪費錢),也可以減少未來醫療的支出。
- 有錢人都花錢買時間,窮人習慣花時間來省錢 (這點和吳軍老師在《見識》這本書中談到的「西瓜與芝麻」的觀點相近),要明白時間有其價值,要約會優化其價值,並善用你的時間,不要變成窮忙族。
- 能外包給別人的事,就不要自己做,除了讓專業人士做會更好更快之外,有時還可以因此認識更多人脈。(我自己有個觀點是,當你花錢買別人的專業同時,其實也是買了一次認識對方的機會)
- 省時的具體案例例如:公司離你住的地方很遠,每天通勤上下班要花約2~3小時的時間,不如多花一些錢搬到公司附近住,並把那些省下來的時間好好善用,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 花大錢前請先冷靜一個星期後再下決定,好好思考這樣做是否讓你變得更好? 而不是這樣做是是否更便宜? (這裡隱含一個概念是你應該把時間用價值來衡量,而不單純只是價格)
三、聰明存錢法
- 存錢也要設定目標,可以用SMART原則來設定。
- 設定目標時要用「5Why分析法」來排除「虛假目標」,指的是有時我們會誤把別人的目標,當作自己的目標,把逃避的藉口當追求的理由。
- 很多人的夢想其實是假的,雖然很殘酷但你事實上是被商業世界所洗腦。
- 問題往往不在沒有對的方法,而是沒有對的目標。
- 零風險的存錢法,作者推薦:「零存整付」存錢法,除了用現金存款外,有些人會想買「儲蓄險」來存錢,千遇記得買之前要先了解「解約金表」的內容 (這裡我找了一個範例),避免有天真的突發狀況,想把錢領出來才發現損失那麼大。 (這裡指的是有隱含的提取損失,選擇這工具時也要清楚自己是否能承受)。
- 不少外幣投資都說有「高利率」的回報,殊不知是因為該國的經濟不穩定,同時外幣投資仍會有匯率風險要一併考量。
- 可承擔風險的存錢法,作者推薦:「定期定值」的策略,指的是「定期讓自己的資產成長到一定規模」,例如:先設定了一個「希望每月資產成長1萬,十年想存到120萬元」這樣的目標後,例如第一個月存1萬,第二個月遇到下跌10%時,你就要投入1萬1000元來維持資產規模,上漲則反之。 (另外也可用這策略來長期購買了台灣50 ETF。)
- 和一群朋友挑錢存錢計劃:52周存錢法(範例),方法是第一周存10元、第二周存20元,一直存到52周520元,這種存錢法簡單又實現,也有很多變形的方式,例如可以用亂數決定存多少,或我老婆她習慣用的是「365天存錢法(範例)」。
四、保險要怎麼買? 買多少才划算?
- 先做保險分析,線上試算專區 p.76工具可用,不要用消費購買的流程來決定,先以自己實際保障需求來設定。
- 了解十大保險種類。
- 年輕人可以先買「定期險」+儲蓄和投資來補足,一開始不要負擔太大的終身險
- 最好的保險是自己戶頭裡的錢。
五、做自己擅長的事來賺錢
- 做自己有才華有、天份、有熱情的事,才能長久和獲得可觀的收入。
- 不要急著轉行,先兼差試水溫 (我自己稱為「最低啟動成本」)。
- 先做好本業來提高收入、努力存錢,並且長期投資。
- 找到理想工作後提升收入五個管道:升職、跳槽、兼職、創業、投資
- 兼職工作要用專業換合理收入,而不是時間換金錢。(就只是打工)
- 創業的風險最高,但能成為利潤的分配者。
- 進入職場3~5年先投資在自己身上,強化專業力之後,薪水提高後再增加各種投資儲蓄的本金。
五、增加主、被動收入
- 累積資產靠主動收入,生活品質靠被動收入。
- 賺的錢更多,但若花的也多,你的生活並不會變的更好。
- 先習慣低支出生活,當收入增長時也不要擴張支出,例如:在台北生活工作,如果月收入在3~4萬之間的,可以嘗試把月支出控制在1.5~2萬元左右。
- 收入提升後可以拿來提高儲蓄的金額,但不要直接拿來提升生活品質,不然很難累積資產。
- 作者提出一個重點的觀點:「收入有極限,但資產累積幾乎沒有上限。」
- 有錢人大部份收入往往不是薪資收入,而是被動收入(股利、房租),會學習他們的眼光,要放的更遠。
- 過著合理支出的生活,但也不要省到影響健康。
- 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不是人生目的。
六、創造財富、投資自己
- 時間成本的核心觀點是:當你把時間花在什麼事情上,你的成就就會在那裡。
- 金錢成本的核心觀點是:不管想把錢投在,都要先考量「未來報酬率」,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金錢來量化你的投入,人會比較有感 (買書、看書、上課、花時間精力與什麼人交流)
- 上述兩者都要設定目標,也要追蹤成效,不要成為「專業學生」
七、複利的力量
- 先學會「年化報酬率」的算法。例如:過去2年投入股市獲得21%的報酬,其年化報酬率不是20%/2=10.5% (這是平均報酬),而是(1+21%)^(1/2)-1=10% (^<-次方的意思)。
- 作者教我們三大條件,可以加強複利效果:拉長時間、不能提領且定期投入、投入的新增金也增加(本金也增加,不用擔心缺少)。
- 作者常建議理財新手可以先買張台灣50,然後十年都不要賣,並這段時間可以學習研究投資方式、練習堅持紀律,股價下跌時也不要受影響,對自己做有壓力測試。
八、股債比及資產配置
- 巴菲特買給他老婆 「90% S&P500指數型基金,及10%短期美國公債」的置產配置,但並不適合所有人,因為不同人的風險承受都不同。
- 如果資產模模小的,短期公債多配一點,例如:配到20~30%,才有足夠現金撐過股災。
- 指數型基金成本低、機率問題、沒人打敗指數基金
- 依個人風險承擔也調整資產配置。
三種方法算出最適合你的股債比:
- 需要多少錢你才安心?(像我是抓6個月的安全生活費約20萬元左右,書中建議是以現金/高流動債劵的形式放著,像是購買短期美國公債ETF,不過要注意匯差就是了)
- 問自己最大可接受的跌幅,不知道的話先從 50%: 50%開始。
- 依照年紀來做資產配置,算法為:(100-年紀)*100%=股票比例,例如:我是 (100-36)*100%=64%股票,所以債劵就抓36%,缺點是每個人其實能承受不風險都不同,接近退休時反而要有更保守的調整和現金比例。
- 這世上沒有完全的投資組合,作者:建議退休前的資產累積可以採最大跌幅的方式決定股債比,例如你最大能承受是30%的話,那25~65歲的資產成長期,就要遵守 70%:30%的股債比。
- 找理專的目的是”用來堅持自己的投資規劃” (而不是買他們要推銷給你的理財產品),可降低衝動的可能,訓練自己看資產的變化而非實際金額。
- 退休後還是要投資,並以現金規模來決定股債比,並隨時準備好2年的生活支出費 (現金or 高流量債劵),在安全範圍內只提領4%總資產 (例如:股票漲多就賣股票),再重新調整一次比例,這就是「再平衝」的方法。
- 「再平衡」每年調一次就好了定期定值不是買固定股數(定股),也不是買固定金額(定額),而是每月讓資產增加固定金額。p.156有表格
- 新手一開始可「定期定額」的方式,不過現在劵商開始有提供「定期定值」的交易功能,變的很方便。
- 三階段實現長期目標:計算通膨、存多少資產才能提續提供所需的錢(退休金)、要怎樣存到足夠的資產(可使用複利計算機)
九、理財沒有標準答案
- 雖然每個人都該存緊急準備金、買保險,不過增長投資本金(主動、被動收入)及投資自己是年輕人最先該做的理財方法。
- 有機會的話,不妨聘請獨立財務顧問提供協助。
- 沒有對的人生規劃,就沒有對的理財規劃
本書金句:
- 收入有極限,但資產累積幾乎沒有上限。
- 金錢只是一種工具不是人生目的。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