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在讀這本書之前,最早是先被書名和書封給吸引,因為在職場上我們常會聽到有人說某件事情是絕對做不到的,而做不到的理由,還可以輕易提出三五個給你,但是其實說「No」永遠是一件相對容易的事。

過去我和我助理也常常上演類似的對話,在討論一些新方法或可能性時,大家很容易先用自己舊有的思維習慣去設想眼前問題是否可能實現,在快速想完一輪發現自己想不到其他可能性之後,就只能說一句「不可能」。

但很多人沒發現自己能夠快速導出「不可能」的結果,有時候並不是「事實上真的不可能,或只是你想不到」,而是你的慣性思維直接否定掉所有的可能性

那該怎麼辦呢? 因此在看這本書之前,我有三個問題想問:

  • 書中提到的「絕對做的到」思考法是什麼?
  • 在職場上造成「知易行難」的原因通常是什麼?
  • 除去阿Q的精神勝利法、調整心態與思考方式之外,作者是否有具體可以操作的方法?

以上三個問題,我希望在這本書中可以獲得的答案,而在下面的筆記也將為大家整理我從書中所讀到的觀點。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共分五個章節,除了「序言」講述全書內容全貌,和「最後一章」談到使用法則之外,其他章節分別介紹下列四種思考法::

  • 延伸 (Stretch)
  • 實踐 (Make It)
  • 洞察 (Insight)
  • 構圖 (Dessin)

這四大思考方法是作者總結過去多年在海外做商業諮詢工作,和回日本之後與許多頂尖經營人士共事時,所以磨練出來的方法和體會,他認為這套方法是任何身處困境的職場人士,都可學會用來打破現況。

他希望每個人都能夠成為一個「Provocative Thinker」,一個能夠從「肯定」為開始,來擴展發想的人,並且能夠以合乎邏輯、正面思考的方式去改變。

因此,當你學會「絕對做得到」思考法之後,作者認為你將可以得到下面五種效果:

  • 提升達成更高目標的可能性
  • 擴展解決問題的選項
  • 拓展發想的同時享受其樂趣
  • 增加行動力
  • 加速成長

聽起來很不錯吧! 那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作者的觀點吧。

一、善於分析的人常遭遇到的問題

首先,書中反覆出現一個名詞叫「前例主義」,指的是做任何事情前若沒有先例就不想輕易嘗試,或是習慣以前例當作所有的決策判斷依據,在經過分析之後,發現有太多問題點或弱點時,就會提出「因為….所以應該很困難吧…。」這樣的否定建議。

也許這些人所指出的問題和弱點大多無誤,但作者在書中提到商業現場並不是一個糾錯測驗,不像我們過去考試一樣,只要把問題點出就好,而是要連同問題都一併解決才行。

所以如果你只會用「糾錯」來思考,而不是以「行為」來思考的話,往往只會淪為紙上談兵。這點相許多在職場上打拚的朋友們也都遇到,甚至發現自己也流於這種形式的分析,每每邏輯都講的通,指出的問題也正確,但卻不知道下一步該往那裡走。

而另一個書中常出現的名詞叫「預定和諧」,指的是除了以前例為基本來思考問題之外,還會以「大家都會認可」為出發點來思考問題,重點只想從所有人都會不會排斥的「妥協點」來提出答案。

這樣的方式雖然最安全但也最無效,因為裡頭沒有挑戰、沒有任何新意,只為了所有人都批准與同意,雖然「預定和諧 」並非一定是件壞事,但如前所述,我們在工作上不可能全部的事都有慣例,而且在面對激烈變化的競爭和嚴峻的商戰環境中,若想要與他人拚鬥,想持續成長並存活下來,就必須進行「超脫慣例的改革和解決方法」才有辦法脫穎而出。

那該怎麼辦才能夠打破這兩種情況呢?

二、從改變觀點開始,建立戰略性思考

作者在書中以一個目前常見的話題為例:

如果有人AI發展順利,進而會搶走人類的工作的話,那該怎麼辦?

這時若照著原先的觀點來看,也許會要求保障現有勞工的權益,甚至不惜要求立法去管制AI可使用的產業和範圍,但如果試著改變觀點,改成「如何透過AI技術的革命來提高生產,進而催出生嶄新的經濟價值,也許人類能夠從工作和金錢外擺脫出來,就能夠去做其他更有價值的事物上頭。」。

從上面可以看到只要觀點一變,就能拋掉過去那把「舊思考、舊習慣」的尺,你就能得到更寬廣的選項,就連價值觀和評估標準也會因此變得更多元。

當然想改變觀點也不是像買菜一樣,只要上街就可以得到,因此作者給了我們下面的基礎步驟,也被稱為「戰略性思考」的五步驟:

  1. 找出明確目的
  2. 設定具體目標
  3. 擴大邊界條件
  4. 確實抽取課題
  5. 決定方向、考量對策

首先要解決任何問題,一定要先確認「目的」,這也跟品質管理方法中的「PDCA法中的第一步相似,如果目的沒搞清楚的話,後續得到的解決方法也會有問題,我們在職場上也常看到很多人,在還沒搞清楚目的前就先行動了,甚至有人認為「邊做邊想」才是王道,雖然我也認為「速度」很重要,但沒有方向的奔跑只會讓你死的更快

另外,有時候不是老板交辦的事就等於是「目的」,若你沒搞清楚上司的意圖和希望你所努力的方向時,你就先悶著頭去搞,最後也會搞砸而已

所以在接到指示後,要先試著從上司的角度來思考、並寫下自己的想法,然後再次跟上司確認確認目標,這步驗千萬不可省略。

work

接著在清楚為何而做之後,我們就要將「目標標準化」,也就是可以用定性、定量的方式來衡量我們是否達到目標。

假設公司「業務部」的目標是以提升銷售量為目的,但具體內容該放在那呢? 時間又該怎麼設定? 要達到怎樣的等級? 這些可符合目的的明確目標,要先定下來才能夠擬好戰略和執行內容。

在目的和目標都明確後,就要思考什麼事可做、什麼事不可做、那些是不得不做…等等,這些做與與不做之間的範圍,就是所謂「邊界條件」。

平時在工作上若要有效率,很自然要先熟知並遵守這些邊界,但若要挑戰更高的目標和難題時,就要先打破這些邊界才行,特別是在討論階段時,不要去限制自己,這會讓你提出來的發想和行動範圍給束縛住。

接著是「確實抽取課程」這階段其實是許多人容易忽略的地方,我們往往一看到問題就想立即抓藥方,老板說「想大幅提升新產品的銷售額」時,你立即就想到可以辦活動、可以給行銷補貼…等等這些答案,但這些答案可能並非最重要的課題。

最後,我們要進入「決定方法和對策」這一步,先將所選擇的所有方向和行動先進行整理,並依照合適程度來決定各別的應對策略。

再以上面提到「想提升新產品銷售額」為例,你要的並不是突然搞個「全國大促銷」,而是依不同地區,也許是分成北中南,並透過多樣化的媒體來對消費者溝通。

三、四種思考方法的組合運用

下面開始將進入本書的核心方法,作者提到不管是單獨使用,或依照不同課程和狀況來使用兩三個搭配,或全數使用,都可以發揮出不錯的效果,下面我整理四種思考方法的重點:

  • 提高視野、擴展發想的延伸思考
  • 先相信再說的態度和思維來面對問題:實踐思考
  • 不被表面所迷惑,深掘課題本質、找到獨到答案的洞察思考
  • 從高處鳥瞰,看見問題全貌的構圖思考

四、提高視野、擴展發想的延伸思考

先前我在讀「OKR工作法」這本書時,看到書中建議大家在制訂工作目標的難易度時,若達標為滿分10分的話,最好一開始先抓個「5分」的目標,也就是有一點難度,但跳起來有機會勾的著的情況,而不要訂一個太容易達成的目標。

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讓組織成員脫離舒適區,在適當的壓力下而成長。而「延伸思考」法也是如此,作者建議我們要提出一個會招致他人反對的意見,借此先擺脫上述的「前例主義」和「預定和諧」的思維習慣。

例如:「公司要在三年內,打造出業界銷量第一的品牌,因此新產品在投入後的前兩年,銷售量要搶下10%的市佔率」,這目標可能許多同事一聽到就覺得不可能而立刻反對,這時我們要說明,設定這樣高的目標是有其意義的,我們可以「市場、顧客和競爭狀況」來一一解釋:

  1. 在目前加速變化的時代下,消費者的喜好也是說變就變,所以過去用五年為期的目標設定可能沒有意義,因此建議以三年為目標
  2. 同時現有市場的龍頭品牌目前市佔約15%,而第二名以下的品牌則是呈現出大混戰的情況。
  3. 因此如果我們沒有從這些對手中脫穎成為第二名商品 (市佔10%)的話,我們公司也沒辦法再生存下去。

像這樣的延伸思考,不僅是跳脫現有框架,還要能夠提出有意義、符合邏輯的推導方式,才能夠推動新想法進行。

、「先相信再說」的態度和思維來面對問題:實踐思考

有人說想成功攀越高山的秘訣,首先要先想像已自己站在山頂上高呼萬歲的畫面,但光是這樣做很多人會覺得太阿Q了,但它的好處是可以先排除掉人們以「否定」來思考的慣性,你只要接著使用「完全反轉的邏輯」,不要再用過去的經驗來看待全新的挑戰,不然很自然只能得到「這個太困難了」這類結論。

若你能先抱持著「絕對做的到」的前提來進行思考時,反而能夠提出各種可能性、你會想到「也許這方法可以試看看」「其實這樣也可能做的到」,而且把這過程視為一種樂趣,來進行下面更有邏輯性的思考:

  • 「這方法要怎麼溝想會提高可能性?」
  • 「要做到像這樣的高目標,要先把那些邊界條件先排除掉」
  • 「我們可以稍微往前看看,或往旁邊看看,好像有新的答案
  • 「這件事如果光問公司同仁不會有答案,我好像可以去問跨領域的人,去請教他們類似的目標,他們都是怎麼做到的。」

像上述這樣,先相信並樂於追求各種可能的「實踐思考」之後,許多解決方法就會自然出現。

六、 不被表面所迷惑,深掘課題本質、找到獨到答案的洞察思考

「保持好奇心」是洞察思考最重要的關鍵,作者認為只要藉由不斷接收能讓自己感到好奇、有趣、想注意的資訊時,我們就能夠看得更深入並產生更獨特的含義。

這不單純只是蒐集資料及處理就可以得到,中間還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才能夠得到有價值的答案,這裡特別要提醒,很多人在整理資料後,並沒有真的進行思考,而只是把所有收集到的數據和事實加以分享。

所謂的分析是要提出有意義的觀念,你要有自己看待這些資料的獨特見解,如果你習慣每次報告時都只是提出:

  • 「現在台灣的經濟狀況很差,而且消費者的需求是一直在變,但我們公司就是反應太慢」
  • 「我認為改變公司目前的做事方法很重要,而且導入更多元的人才也很重要」

這些觀點並沒有錯,也看似都正確,但這也是每個人都在講的事,光這樣是無法找到自己公司特有的課題或解決方案的。簡單說就是「說了也是白說」「我也知道這些,那然後呢?」

因此你要做的是每次在思考時,不斷地自問自答:「這是新的觀點?」「這和其他人有什麼不同?」如果發現自己想到的點子沒啥新意,就馬上拋掉再想下一個,當然有時光憑自己現有的經驗是想不出什麼新花樣,這時你要懂得打破固定思考模式,例如:

  • 偉大的點子不只是偷來的,還要懂得「舉一反三」。
  • 不要老愛用一些「已知又抽象的名詞」來當結論。這點也是我自己常犯的毛病。例如「課程賣不動,可能就是沒打中學員的需求吧?」像這種話裡頭的概念都太過抽象(需求),看似一種正確答案,但其實無法解決你的問題,我們要問的應該是「是那裡不符合需求? 時間? 價格? 品質? 老師的資歴形象? 公司品牌?..等等
view

七、從高處鳥瞰,看見問題全貌的構圖思考

在運用了上述三種的思考方法之後,也許你可以得到一個「對我自己而言是正解」的答案,但作者認為,這仍然得不到「絕對做的到」的解決方向,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目前是活在一個變化多端的時代,今天的正解,可能明天就錯了,所以我們要做的是學習畫家的「構圖」技巧,就像在繪畫時,「正式」要上顏料前,其實是經歴過多次的調整,不只是模特兒的姿勢和位置會經過多次調動,我們也會試著畫出多張不同角度的草稿來決定構圖。

而我們想得到更全面、更精確的思考也該是如此,不要只得到一種解法就讓思考停住,而是要試著從多角度來觀察,這方法又被作者稱為「構圖思考」,而具體要實現這樣的思考方法,有下面幾個方法:

  • 得到答案後再想個30分鐘,有時人會急於想解決問題,而看不清全貌,這時若能強迫自己多熬一下,反而又會產生新觀點。
  • 不要急著把得出的獨特觀點立即加工,先聽聽別人的意見。
  • 試著否定和肯定這些觀點,以降低思考欠周或急於求成的情況
  • 用別人的角度再一次看待,例如以老板、同事下屬、合作客戶、消費者,這些人的角度重新再發想一次。

八、身心都對了,你才能夠「絕對做到」

前面七個章節介紹了「絕對做得到」心態,以及所需的四種思方法之後,作者在最後一章也提醒我們,要同時將心態、思考和行動這三件事要組合起來,並溝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我們才能形式屬於自己的「步調」。(我覺得可用”My Way”來形容)

講起來好像有點玄,但其實就像想成為最頂尖的運動員和藝術家一樣,你必須從心靈、頭腦和身體全都要相信和實踐,才能真的達到「絕對做到」的領域。

而我想閱讀這本書就是我們進入My Way的第一步吧,這裡也推薦給大家。

本書金句:

  • 不只能光憑自己或自己的部門進行挑戰,而是該借助整間公司各部門及人才的力量。
  • 正因為是想達成非常高遠的目標,所以懷抱克服困難課題、批評衝突的覺悟是必要的。
  • 只關注眼前的癓結果是沒辦法改善問題。
最後修改日期: 2019-03-25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