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強者都是我朋友的劉備零成本公關術
天下強者都是我朋友的劉備零成本公關術
天下強者都是我朋友的劉備零成本公關術

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我想三國志的歴史或三國演義的故事,我們從小都是耳熟能詳,對歴史中魏蜀吳三國的各種人物的故事可以說是如數家珍,例如說一想到劉備,大家對他的印象是如何呢?

好的一面可能是「江山是用哭出來的」、重情重義重百姓。壞一面可以用「厚黑」的角度分析,覺得他很會演戲,厚臉皮天下無敵。

但不管怎樣,你會發現劉備在崛起的路上,身邊可是聚集了各種優秀的人士,文有諸葛亮這樣天才軍師,武有關張趙黃馬這樣勇猛的武將,這些人死心塌地追隨他。

他到底是怎麼辦到的呢?有什麼過人之處值得我們現代人來學習的?

天下強者都是我朋友的劉備零成本公關術》這本書就是為你解讀,一個三無青年(無人力、無財力、無地盤)是怎麼怎麼靠著他過人的本事:「公關形象術」,來現實他的人生逆轉!

下面就替大家整理,我從這本書讀到那些重點心得:

首先、劉備強在那?

前面談到劉備劉皇叔的逆襲招式就是:「公關形象」的能力,他對於這種「無形資產」投入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幾乎可以說是「公關界的鼻祖」,做公關或個人品牌的朋友們平常應該要來拜一下 (笑)

書中作者還給了劉備一個外號叫「零負評大叔」。

他是怎麼做到這件事的呢?

我覺得可以先從他個人的人格魅力上來看。

什麼樣的人會擁有好人緣,人人都想助他成功?

首先總結劉備的人格特質可以用八個字來形容:深沉內斂,低調溫和

同時他待人接物上不分貴賤、一視同仁,同時做事沉穩、行事穩重,從小就同族的親威看好,送錢資助他念書,他的老師們也會看好他。

除了天分之外,他其實有許多做事情的方法上,很值得我們來學習。

例如:他非常善於用幫人的方式去求人,最後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

像早年劉備在打天下的時,去幫公孫瓚打仗結果得平原,幫了陶謙而得到徐州,在幫劉表防曹操更是得到荊州 。

可以說他很清楚自己想先得到什麼的前提,是要先出人出力,但也不會光付出而不求回報當個爛好人,他懂得先成為一名「給予者」。

這讓我想到在《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這本書中談到:

「索取者」只在乎自己的利益;「互利者」則為了可預期的好處,願意付出相對的代價,而「給予者」總是樂於分享。

雖然在亂世中,當個純粹的給予者好像不是個很好的生存策略 (笑),如果以現代的標準來解讀劉備的行為和結果時,也許你會認為他是一名「互利者」,甚至有時以結果來看不定會是一名索取者。

但在當時的亂世中,劉備的行為相對其他豪強來說,我認為算是比較像「給予者」。

不過這裡也要強調,當一名「給予者」並不是傻瓜,也不是性格上習慣逆來順受, 不然給予者也不可能常常能夠爬上成就金字塔的頂端。

劉備有哪些的公關技巧,是我們也能使用在生活中?

下面幾段重點是書中提到的案例和方法,我覺得現代人也很受用,下面一起來看看。

高姿態累積無形資產

劉備在接手徐州牧這一段過程,由於他先前的名聲和行為處事,和原來的主官陶謙相比有很大的不同,劉備更懂的知人善任,對人也合善,所以很快就取得了人和。

再來, 陶謙要讓位給他時,他懂的先謙讓示弱,不要自己急著就接手,先讓其他人拱他上台,這一來可以順便試探別人的想法。

所以在眾人拱他上台時,他先說了也許可以找袁術來接任,自己不一定合適,但這些人都不同意,甚至像本土勢力的陳登也是一路力挺他。

但劉備還是沒有馬上同意,繼續以退為進,嚷著說想退位給袁術 ,搞到後來連孔融都跑來勸他上台,他才最後同意。

這過程可以看出劉備懂得借勢、借別人的口來上位。

「觀人觀交」的識人之術

你若要想了解一個人,反而要看看他周圍的人是什麼人,你就能知道這個人的為人處事如何。

正所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有人曾說一個人的學養或社經能力,約等於他身邊三五好友的平均,因此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這是很有道理。

書中提到一段故事時,當劉備去隆中二請諸葛亮出山時,當時還是撲了個空。

在回頭路上遇見一位高人,他突然吟了首厲害的詩,讓劉備大為驚人,還以為是臥龍本人回來了。

但搞了老半天才知道對方是諸葛亮的岳父黃承彥,但劉備還是覺得很厲害,心想怎麼臥龍家附近到底都是神人,而且每個竟然都跟他有關係,看來諸葛亮本人一定也很神。

當然你可以說是諸葛亮也愛搞這種公關行銷,不過劉備確實很懂得的看人。

展現態度吸引人才

上面談到劉備找諸葛亮出山當他的軍師,而他「徵才的方式」也很值得我們現代職場人士學習,那就是「借助權威管道」找人才。

劉備主要透過兩個人的推薦而找到諸葛亮,一是號稱荊州最強人力資源權威:水鏡先生司馬徽推薦,二是身邊可靠的權威:徐庶徐元直所推薦 。

而且他很明白,像諸葛亮這樣的高手不能用平常的徵才方式來對待。

於是他為了展現自己求才若渴的態度,做了下面幾件事:

  1. 主動去拜訪,還選個大雪天出門,就算快凍壞了也要都去。
  2. 連跑三次,讓對方覺得自己是真心求賢若渴。
  3. 最後打造出一種溫和低調,主動熱情的形象,向對方展現自己公司團隊的政策和領導風格。

果然這樣的套路太深了,成功打動諸葛亮的心,最終讓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地為劉備打拚一輩子啊。

克服「稟賦效應」

稟賦效應 (英語:Endowment effect),依照 wiki上的解釋,通常用來形容當一個人擁有某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他對該物品或資產的價值評估要大於沒有擁有這項物品或資產的時候。

簡單說當一個東西是你的,你就覺得它很值錢,若變成別人的,你就覺得不值錢。

若應用在決策思考上,則表示人們往往會高估自己的想法,而輕視他人的觀點,你要想辦法克服自己犯這個錯。

就像劉備一樣,他非常善於用低姿態求教於人,例如在著名的「隆中對」故事中,他跟諸葛亮說自己沒能力、沒知識,沒有諸葛亮他一定不行,希望他可以幫忙出謀計策。

這段就像我們以前老板很會說:「阿康!這件事一定要交給你,只有你可以想到好的辦法,可以把事情處理好,這就拜訪你了。」(笑)

聽到這句話你並不會討厭老板的請求,反而會覺得自己很被信任,一定要拿出120分對力氣來努力來回報才行。

而劉備這樣的態度也感動了諸葛亮 ,結果就是掏心掏肺地幫他想了個「三分天下之計」的好戰略。

若想克服「稟賦效應」,書中也給了我們一個簡單方法:

當你跟別人打交道時,他人的建議要乘二,自己的意見要除三,才會比較接近真實,不會判斷錯誤。

借助關鍵行為,樹立形象,展示信念

在劉表病重去世後,因為他繼位的兒子劉琮打算投降曹操,劉備不得不趕快逃跑,但這裡也演出了一段重大公關事件:「大撤退收買人心」。

那就是因為劉備不忍放棄百姓,說了一句:「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結果大撤退變成「大拖累」,部隊逃亡被百姓拖慢。

最後是曹操輕騎五千快馬加鞭,在長坂坡上追上 劉備,雙方激戰之後劉備最後不只是輸了,他只帶著趙雲、張飛和諸葛亮和幾十個騎兵逃脫,連自己老婆小孩、老百姓也全丟了。

看到這裡,你一定會覺得劉備是傻了嗎? 自己都自顧不暇了,這種情況了還心繫百姓? 而且最後還不是丟了?

這你就不懂了。

假設你不想相信劉備的為人真就那麼良善仁義的話,我們先換個「暗黑」的想法來談。

就算真的要丟下百姓,那麼 「丟的時機」也很重要,他在最後被打的不得不丟的情況下才丟,雖然賭很大,但他成功地展示出一種我是愛老百姓、會講仁義的人,寧願冒險也不會隨便放棄他人

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收買人心做到這種地步,你也不得不佩服。

書中也提到「選擇成功很容易,但主動選擇失敗真的很不容易」,劉備不虧三國最強形象王,敗也要敗的高啊!

而且劉備這樣做完的好處多多,你可能也意想不到。

書中整理了一個結果,若你把「劉皇叔」當作一個品牌來看,它一共得到五個「一」,分別如下:

  1. 一個特殊品類:大漢皇叔
  2. 一個基本關鍵字:仁義
  3. 一個不變的標準:愛護百姓
  4. 一個經典故事:為了百姓遭受慘敗
  5. 一個遠大使命:安邦定國、匡扶漢室

這樣的品牌在亂世簡直是亮眼吸睛啊,也難怪人人都想投靠他。

智豬博弈理論- 關鍵時刻當配角

智豬博弈」中談到當誰胃口大,誰就要貢獻較多,被要求的責任多,而小豬若想求生存,就要懂得當個老二就好,還能享受到「搭便車」的好處。

在著名的「赤壁之役」當中,劉備就懂得當隻小豬,他知道自己的軍力比不過東吳,就讓位給周瑜當總指揮,讓他主導整場戰役,自己則是退居二線去。

這時東吳是大豬,劉備是小豬,勝了劉備也能分的到不少,若不幸戰敗也是東吳輸比較多,劉備損失少,沒必要自強出頭。

結果戰後就是周瑜佔領了南郡,而長江以南廣大的地區都被劉備佔領。

而這場戰役還有另一個意外收獲,當初一些跟隨劉琮投降曹操的人,後來也全都歸順劉備,這也是因為前面我們提到 「大撤退收買人心 」的事件中,劉備成功樹立起良好的形象,因此得了人心。

最終劉備人財兩得,開始走向事業高峰。

良好的合作建立在有足夠的威脅下

話說在赤壁之戰後,東吳使者來找劉備提親,說孫權打算把妹妹-孫尚香嫁給劉備,打算來個鞏固孫劉聯盟,一同繼續抗曹。

這時其實在孫吳內部一直有人建議孫權,不如利用這機會把劉備幹掉,以避免未來養虎為患,不然至少把劉備扣押起來再說,而劉備陣營這邊當然也很清楚,這場聯姻看似朝往一家和樂,讓兩家關係再加緊密,但其實是危機當前、四面埋伏。

好在劉備在冷靜思考後,判斷出當下的情況是,孫吳在面對更強大的對手-曹魏的威脅下,會優先考慮目前的利害關係,暫時是不會對他下手,所以他可以去娶孫尚香。

雖然也不是沒有風險的,但這個大膽的決定也有機會讓自己獲利更大,不只能娶到一個老婆,還能獲得孫劉聯盟的穩定基礎。

最重要的是能為自己爭取到未來發展壯大的時間和空間,這正是劉備高的地方,也是看的出來他是敢做大事的人。

最後他賭對了!

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在面對風險時,盟友是最可靠的,但在追求利益時可就要小心。

互惠策略:關心、尊重、認可

這裡要講到,在劉備入蜀前有一段知名的人物故事「張松拜見曹操」。

張松是西川劉璋的使節,他前去拜見曹操是打算談合作,但沒想到曹操看他長的有夠醜 (笑),看不起他,再加上張松自己態度也不怎麼好,於是曹操直接開會開到一半就走人,留下自己的部下跟張松聊聊就好。

張松也因為感到不爽,懷恨在心,回蜀後就力勸劉暲放棄曹操,改跟劉備交好 。

反之,張松去找劉備時,劉備對他可說是「遠接近迎」,不僅搞了一個高規格的接待Party,展現出熱情主動,除了派手下一路接送款待,進城時還親自帶隊迎接張松入府,讓張松又驚又喜。

在劉備這裡,張松不只吃好睡好,還獲得了前所未有的尊重與溫暖,這完全跟在曹營那邊被人冷眼看待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這點讓他非常感動。(不過要提一下,張松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XD)

最終,張松不只把西川重要的情報全都 (出賣)給了劉備,更讓劉備未來的入川戰略上,開啟了勝利的第一步。

既往不咎、不翻舊帳

劉備在成功入蜀後,對待劉璋過去手下的態度都是以主要「留用和提拔」的方式來進行,這點真的很難得。

因為此時的劉備早已是勝利者的姿態,說白一點幾乎是他想怎樣就能怎樣,這些敗軍之將沒反過來巴結他就算了,劉備對待他們反而一直保持低姿態,並主動與他們示好。

可以想像這些人遇到這樣主動示好的新老板,就算不會感到受寵若驚,也不至於一直與他敵對。

總結

這本書我讀完後發現,書名真的取得很好啊,非常吸引人。

但內容不只是談公關技巧,還有更多關於對人性的洞察,以及一個好的領導者是怎麼擇才、任才和用才的方法。

另外除了閱讀本書的精采內容之外,我建議大家也可以學習這本書的寫作技巧。

作者會先一段歴史小故事開頭,在稍做評論說明後,再引用現代學問加以分析,例如引用了心理學、管理學、組織行為學的觀點來做解讀,讓人有種新鮮感。

最後再用這個新解來應用在一個現代的案例故事上,大大可以滿足了讀者的閱讀趣味,也提升了讀者對故事的代入感。

這樣的寫作或表達技巧,其實常見於現在流行的說書節目,或是好的簡報與演講中,這裡也分享給您。

本書金句:

  • 所謂的知,就是在高階問題上不犯錯;所謂的慧,就是在基本問題上不犯錯。
  • 買酒買到水,交友交到鬼。
  • 有人說歲月無情,其實歲月是有情的,它拿走一些東西,同時也會帶給我們一些東西。成長和成熟都是比金子還寶貴的東西。可以看透很多事情。
  • 「能人」運作有形資產,「高人」運作無形資產。
  • 女人通常會藉由表現自己平實的一面來確認感情 ; 而男人不一樣,男人會藉由自己不平常的一面來確認感情。
  • 高人出點子,俗人過篩子,外人是尺子,敵人當鏡子。
最後修改日期: 2019-05-21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