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募資的「前測問卷」該怎麼做? (4) 問卷題目的撰寫原則
前言
在前篇「群眾募資的「前測問卷」該怎麼做? (01) 問卷設計」裡頭,我已經分享過關於前測問卷設計結構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常見範例。我相信這些內容對一些朋友在規劃前測問卷時提供了相當的協助。
不過在發文之後,陸續有一些朋友跟我反映說,他們在問卷題目的撰寫原則或方法,還是會遇到不少問題,想更進一步了解撰寫的技巧。對於這部分,除了建議您可以查閱一些專門關於問卷設計的教科書,從中獲取深入且詳細的學習,我在這裡也提供一些實用的建議和原則給您。
所以,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簡明扼要地彙整一些重要的原理、原則,並提供相關範例,以便你能快速理解並掌握。我期望你能藉此設計出最適合自己需求的問卷。

一、在問卷設計之前,先掌握三大重點

- 前測問卷的必要性。
- 問卷可以做很多次的,不一定只能做一次。
- 網路問卷只是了解用戶想法的方法之一,不是唯一的方法。
這三點很重要,首先是前測問卷的必要性,在前測階段的實驗結果回饋,主要是做為募資上線前的評估依據,實際在上線後仍會有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因此有些人會認為這樣不就代表問卷無效?或者完全沒有必要做問卷?
這樣的觀點當然有一定的道理,不過如果是從「提高募資勝率」和「高投比」的角度來看的話,做前測的好處還是遠遠大於上述的問題,這是因為多數人往往高估了自己做募資的成功率,以及低估了可能需要花費的成本,因此前測問卷其實是一種透過小實驗和數據的方式來校準你(把你拉回現實)對募資結果的預期。
同時相對來說,前測問卷的投入成本與所得到的回饋,可以有效降低你上線後不確性,把一些坑都提早避掉,比方說:排除掉無效的潛在受眾,或者你寫出來的自high文案…等等。
再來是,問卷不一定只能做一次,這點是許多人心中時常會卡關的點,有時是人們想要一次就把所有的問題全都設計在問卷裡頭,結果就是題目太多,用戶不耐煩不想填,造成填答率下滑,需要花費更多的成本。
或者做完第一次問卷之後,才發現自己的產品訴求和行銷方向不被目標用戶所喜愛,無法接受這點,於是挫折而輕易放棄或者硬著頭皮繼續上架,結果募資結果慘痛失敗。其實還有第三個選項:重新設計產品並再次做前測問卷。
另外,還有一種方式其實是產品設計前就可以做前測,一般來說會進行募資的產品有兩種,一種則是已經打造出產品,前測的重點只是為了找對行銷訴求和目標受眾,而另一種則是還在產品設計、開發階段,最多只完成了基本的樣品。
後者其實在產品設計階段就可以進行多次的問卷測試,不管是針對產品的性能、外觀設計、顏色選擇,或者是使用情境…等等,這些都可以透過問卷先進行測試。
最後,目前常見的前測問卷都是以「網路問卷」的方式來進行和收集,若是站在前測的本質:為了了解潛在贊助者的需求和真實想法,網路問卷也只是方法之一,還有許多其他方法可以達到相同的目的,例如:用戶訪談、焦點團體、實地觀察社群媒體分析、舊用戶的數據分析等等。
因此,除了網路問卷之外,你還是有許多方法可以使用或者併用。

二、問卷撰寫的重點與原則

要設計一份有效的問卷,你需要先掌握一些重要的原則,以下是一些問文撰寫時的要點,我總共列了十點,同時我會以一個「無線藍牙耳機」的前測募資問卷為例,來跟你說明。
1. 清晰的目標
在設計問卷之前,您需要明確了解您想要達到的目標。您這次的問卷目標可能是「想了解消費者對於無線藍牙耳機的需求和期望」,或者你想知道是「怎樣的消費者會對你要進行募資的無線藍牙耳機有興趣購買。」
2. 簡單明瞭的問題
問卷的問題設計應該簡單易懂,避免「雙重否定」或「模糊的語言」
- 例如:「您目前是否使用無線藍牙耳機?」就是一個簡單明瞭的問法。
而所謂的雙重否定,是指在提問中,你使用了兩個否定詞語來表達一個肯定的概念,這在問卷設計中通常會引起混淆,因為它需要讀者進行額外的思考來理解問題的真正意思。
- 例如:「您不認為無線藍牙耳機不應該缺少噪音消除功能,對吧?」
這個問題中包含了兩個否定詞語:”不認為”和”不應該”,使得問題變得難以理解。更直接且清晰的問題形式應該是:
- 「您認為無線藍牙耳機應該具備噪音消除功能,對吧?」
像這樣,避免雙重否定可以使問卷更易於理解,並且提高回答的準確性。
而「模糊的語言」是指在提問中,你使用了一些不明確、含糊或難以理解的詞彙或短語。這在問卷中可能會導致回答者感到困惑,因為他們可能不確定問題的確切意思。
同樣以無線藍牙耳機為例,一個使用模糊語言的問題可能是:
- 「您覺得您的無線藍牙耳機音質如何?」
這個問題模糊的地方在於”音質如何”,這是一個非常主觀且廣泛的問題,而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比方說有人可能會考慮聲音的清晰度,也有人可能會考慮”董茲董茲"的低音效果,還有人可能會考慮音量的大小等。
一個更明確的問題可能是:
- 「您覺得您的無線藍牙耳機的聲音清晰度如何?」
或者
- 「您覺得您的無線藍牙耳機的低音效果如何?」
這些問題更具體,可以讓回答者更清楚地理解問題的意思,並提供更準確的回答。
3. 封閉式問題
封閉式問題(如選擇題或是/否題)可以更容易量化,並能提供更清晰的反饋。
- 例如:「您是否會考慮購買新的無線藍牙耳機?(是/否)」
4. 開放式問題
雖然開放式問題較難量化,但它們可以提供更深入的見解。
- 例如:「您希望無線藍牙耳機有什麼特色或功能?」
5. 範圍評估
這類題目可以讓您獲得消費者對特定問題的感受強度。
- 例如:「您對目前使用的無線藍牙耳機滿意度如何?1代表非常不滿意,10代表非常滿意。」
6. 避免引導性問題
所謂「引導性問題」是指那些可能會引導或誘導受訪者給出特定回答的問題。
這種問題可能會影響受訪者的回答,使其不再反映他們真正的觀點或感受。這部份我在先前的文章(連結)也有提到,你所設計的問題應該保持中立,避免引導回答者。
- 例如:「您如何評價您現有的無線藍牙耳機?」
上述的寫法可能會讓受訪者傾向於給出正面的回答,即他們可能會因為問題的語氣而感到壓力,認為應該給出”滿意”的答案。
為了避免引導性問題,您可以保持問題的中立性,不暗示任何特定的答案,讓受訪者有足夠的空間根據他們的真實感受來回答。
- 例如:「您對您現有的無線藍牙耳機感到滿意還是不滿意?」
或者
- 「您對您現有的無線藍牙耳機有什麼看法?」
這些問題都是非引導性的,因為它們並沒有暗示或誘導任何特定的答案。
7. 使用易於理解的語言
避免使用專業術語或複雜的語言,以確保所有人都能理解問題。
- 例如:「您覺得使用無線藍牙耳機方便嗎?」
這個問題是直接而且明確的。它使用的語言簡單易懂,受訪者可以很快理解問題的含義並給出答案。
相反,如果問題變成:
- 「您認為無線藍牙耳機的使用者體驗如何?」
雖然專業人士可能很清楚使用者體驗的意思,但普通消費者可能對此感到困惑,因為使用者體驗是一種專業術語,並且包含了很多方面,如易用性、功能、設計等,可能會讓受訪者不確定該如何回答。
因此,在設計問卷時,應優先考慮使用簡單、明瞭且易於理解的語言,這樣不僅可以增加受訪者的參與度,也能提高他們回答問題的準確性。
8. 匿名性
讓受訪者知道他們的回答將被匿名處理,可以增加他們的誠實度。這可以在問卷的開頭或結尾進行說明。比方說可以在問卷開頭註明:「您的回答將會保持匿名,並且只會用於我們的產品研究。」
9. 適當的長度
問卷不應該過長,以防止受訪者感到疲勞或失去興趣。一般來說前測問卷的題目數量,你可以抓在10-15個以內,讓消費者能在短時間內完成。
10. 蒐集人口統計資訊
了解受訪者的基本資訊,如年齡、性別、職業等,可以幫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你的目標市場,下面是常見的寫法。
- 年齡:「您的年齡範圍是?」
- 18歲以下
- 18-24歲
- 25-34歲
- 35-44歲
- 45-54歲
- 55-64歲
- 65歲以上
- 性別:「您的性別是?」
- 男性
- 女性
- 非二元性別(Non-binary)
- 不願意透露
- 職業:「您的職業是?」
- 學生
- 教育/研究
- 醫療/健康服務
- IT/科技
- 建築/工程
- 藝術/設計/娛樂
- 金融/會計
- 公共服務/非營利組織
- 銷售/市場營銷
- 其他(請說明)
- 不願意透露
上述的寫法你會發現,都是使用了選擇題的形式,讓受訪者可以快速且容易地回答,同時也方便您後續的資料分析。
要特別注意的是,提供「不願意透露」的選項是重要的,因為有些受訪者可能對於分享個人資訊感到不安。
上述這十個要點應該可以幫助你設計一份有效的問卷。但是,請記住,最重要的是調整並優化你的問卷,以符合你的特定目標和受訪者的需求。

三、其他補充
提到開放式問題,可能你會想知道,問卷題目到底應該選擇使用「選擇題」或者「開放題」,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不過有一些基本的原則,具體上你可能要考慮到一些因素:
1. 資料分析
選擇題的回答較容易以統計方式進行分析,因為它們提供的是量化的數據。反之,開放題需要進行質化分析,可能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來解讀和分類回答。
2. 受訪者體驗
選擇題通常需要受訪者花費較少時間完成,並且提供了一個結構化的回答方式。開放題則需要受訪者花費更多時間和思考,但它們可以提供更深度和詳細的見解。
3. 問題的複雜性和深度
如果你的問題需要深度和詳細的回答,或者是探索性的,開放題可能是更好的選擇。如果你的問題更依賴於確定的回答,選擇題可能更合適。
4. 對答案的預期
如果你已經對可能的答案有一個清晰的想法,並且想要量化這些答案,那麼選擇題可能更好。如果你對可能的答案並不確定,或者想要收集新的觀點和想法,那麼開放題可能更適合。
最後,我覺得最好的做法可能是在你的問卷中同時結合使用選擇題和開放題,用選擇題獲得結構化和量化的數據,而開放題可以讓填答者提供更深度和詳細的回答,看見一些你不曾想過的回饋。
另一個常被問到的問題是:「選擇題到底要設定成單選或複選? 另外複選題最多可以選擇多少個?有什麼樣的標準或原則嗎?」
其實問卷中的選擇題設定成單選或複選,主要取決於你調查目的和問題的性質。比方說下面是一些決定單選或複選的考慮因素:
1. 問題的性質
如果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可能(例如,”您的性別是什麼?”),那麼應該使用單選題。如果問題的答案可能有多個(例如,”您平常在哪些場合會使用無線藍牙耳機?”),那麼應該使用複選題。
2. 調查目的
如果您想讓受訪者選出他們最重視的因素,單選題可能更適合。如果您想了解所有受訪者可能考慮的因素,複選題可能更適合。
至於複選題的選項數量,沒有固定的規定,但是有一些基本的的指導原則:
1. 保持選項的數量合理
選項太多可能會讓受訪者感到困惑或疲勞。通常,5到7個選項被認為是最有效的範圍,當然還是要取決於你的問題的性質和調查的目的。
2. 提供「其他」選項
如果您無法涵蓋所有可能的答案,或者您不確定所有可能的答案,提供一個「其他」選項並讓受訪者填寫他們的答案,可以是一個好選擇。
3. 提供「不確定」或「不適用」的選項
這點我發現是許多做募資前測問卷的朋友很少設計的方式,它其實可以避免受訪者因為不確定答案而隨便選擇一個選項,或者因為沒有適合的選項而選擇不回答問題。
最後再次提醒你,上述這些都只是一般的指導原則,具體的問卷設計可能需要根據您的調查目的和受訪者的特性來調整喔。
以上,如果你有任何前測問卷設計上的問題,也歡迎留言給我,或者也可以寫信給我 raphee121@gmail.com,與我交流喔。
2023/05/15 更新
如果您有群眾募資行銷企劃,或諮詢顧問的需求想找我合作,
歡迎您點擊下面表單填寫,我會在24小時內盡快與您聯絡。
我想合作:https://forms.gle/GHb6aZE1TvEwrhSu9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