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方法] 到目前為止我最常使用的閱讀技法

前言:

感謝您打開這篇文章閱讀,我想您應該是對如何提升自己閱讀速度和成效上有所期待,其實這方面我花了不少時間研究和實踐,如果您閱讀完下面內容後,覺得我寫的不錯,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話,也歡迎來報名我的課程:


我在兩年前開始嘗試舉辦的 Read for Action讀書會,它是以「不用事先讀完書,以當場分組分章節閱讀完立即導讀討論」的方式來進行,目前進行的頻率是以每雙週一次來討論完一本書,可以說是一個容易入門的讀書會運作方式,適合沒空閱讀但又想要多讀一些書籍與透過參與討論來獲得知識的朋友參加。

不過雖然來參來的朋友們不用事先讀完書,但身為主持人和引導者的我,需要一直保持讀書會活動進行的順暢,要適時提問、補充資料來維持討論品質,所以我幾乎都要在活動前先把書讀完,並快速掌握書中內容,在主持的過程做出好的引導及討論,而且每兩週就一次負擔也不小,若平時工作比較忙碌時,能夠閱讀的時間有限,有時只剩一、兩天的時間看書,因此我目前漸漸發展出幾個簡單的快速閱讀方法,它是從許多本「閱讀術」相關的書籍所精鍊出來,並經過多次的實作練習而漸漸完善,下面就跟大家分享我的方法:

註:剛好本周五有讀書會,這次要討論的是《精準提問的力量》這本書,下面所有的範例,我就這本書為例來說明,短期時間要怎麼快速閱讀並掌握書中的內容和主題。

精準提問的力量:問對問題,就解決一半的問題!風靡美國政商學界的11種深度提問思考,教你挖掘真相,扭轉逆勢,創造全新格局
精準提問的力量

一、閱讀一本書前要做的事:

提出問題

我們想看一本書通常都有很多原因,可能是過去曾讀該書的作者的其他著作,很喜歡作者所寫的書,或是對書本的主題有興趣,也許是生活或工作中所需,想要多了解其中的知識或方法…等等,不管怎樣我們在讀之前,其實都可以列出對這本書的一些問題和期待。

當在閱讀前我們愈清楚自己「想要從書中知道什麼」的話,並帶著「問題意識」去閱讀時,我們在閱讀後通常會收獲更多,也更容易記住書中的觀點,就像是前往一趟未知的旅途一樣,當你愈清楚自己和目標的方向時,你就愈清楚接下來該怎麼走、要去那? 以及旅程後該帶回些什麼。

以這本書為例,我個人的提問如下:

  • 過去聽過一種說法:「好的提問比答案更有價值」,為何會有這種說法?
  • 就過去的經驗發現,大多數的人包含我自己,都喜歡去找答案卻不喜歡提問,原因為何?該如何改變這樣的習慣?
  • 有那些情境以及可相對應的提問方法嗎?

這裡有個小技巧是,請至少要列出3~5個問題,同時盡量以 MECE法測 (彼此獨立,互無遺漏) 來撰寫,另外每次在讀書時,可以不斷回頭看看自己一開始所提出的問題是什麼? 最後讀完時作者是否有解答案到自己的問題? 沒有的話原因可能是什麼?

準備筆記本

基本上除了「娛樂性」的閱讀之外,若是以「學習為目的」的閱讀,我建議大家還是要做筆記。

至於做筆記的方法有許多種,同時不管是使用電腦、手機平板或紙本手寫都可以,在此就先不介紹做筆記的方法,有機會我再寫一篇來分享我的方式。另外不管是用什麼方法,我覺得有幾個簡單的大原則可以供大家參考:

  • 記下關鍵字,對於還沒有做筆記習慣的朋友們,建議大家可以先從記下「關鍵字」開始,在每次讀完一個章節後,立即寫下你覺得最能代表該章節的關鍵字(一到數個),若過幾天再重讀這本書時,可以翻看這些關鍵字,它可以有效喚起你的閱讀記憶,並啟發出一些新的想法。
  • 記下書中金句,在閱讀時若有看到讓自己很有共鳴的句字時,可以抄寫下來。你也可以分享到臉書,或記在專用筆記本內,偶而可以翻閱重看,想想自己為何會被這段句子給打動,是句子很美? 反映出自己當下的心境? 還是解答了過去沒想通的問題嗎? 或是尋找出這些句子的規律,也許你正在煩惱某個問題,所以這段時間所讀的相關內容很容易打動你。
  • 寫下問題和可能的解答,在閱讀時有時會產生一些疑問,或是獲得新的解答,這些內容在腦海中出現時,你可以隨手記下,若在這本書中找不到該問題的答案時,也許未來在其他同類型的書籍裡你可以找到。而這些問題也可以是上面所寫到的「提出問題」的清單之一。

補充:
右邊連結是過去我在 R4A讀書會時,曾提供給成員們的「一頁筆記本」(連結),它包含了上述的筆記原則,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下載使用或參考。

 

二、閱讀的順序:

觀其大略、見樹又見林

很多人的閱讀習慣和看書順序只有一種,那就是:「從頭開始讀到尾」,若是在閱讀小說也許沒問題,但如果是閱讀其他書籍,例如:商業管理、人文社科等等書籍時可能就不適合,若想要提升自己的閱讀速度,就要先從「改變閱讀順序和習慣」開始,我嘗試過許多閱讀技巧的方法後,覺得下面這個的順序最有效:

  1. 先翻看書本封面、作者介紹、書目錄,先花10~15分鐘,重複看個三到五次左右。
  2. 先讀完書本的前言、序文和後語,同樣可以重複看多次,若一本書你分好幾天在讀,可以利用每次閱讀前,再次稍微瀏覽過一次來加深印象。
  3. 在讀每一個章節前,先讀開頭和結尾,找出主要核心觀點,有些編排比較好的書會在各章節最後列出重點整理,這部份也可以先讀幾次。
  4. 在閱讀完每一章後,重新再看一次目錄,回想自己所讀完的該章節,在整本書的結構裡,佔了什麼位置 (它的目的是什麼? 是論述、案例? 還是代表正面或反面觀點?) 。

這裡要留意的是,有些書籍可能在編排或寫作時,本身的結構並不夠嚴謹,觀點可能散亂沒有固定,這時在閱讀時用了上述「第3點」方法時,會發生「在開頭結尾處找不到重點」,或者有論點卻沒有相對應的支持的論述,或是好的案例,讓人容易理解。

這時可能要反過來用一個方式來閱讀:「如果我重寫這本書的話,我會怎麼重新編排目錄?」不過這方法對初級讀書家而言比較困難,未來有機會再寫一篇文章分享給大家。

以這本書為例:

catalog
每次閱讀時可以時常翻回目錄,也了解目前所讀的段落是在整本書的那個部份

 

Frank Sesno
作者Frank Sesno 的介紹

看完作者介紹後,我想到幾個思考點:

  • 本書作者是記者出身,記者這個職業的人所寫的書,都有什麼特色或缺點?在閱讀時我要留意什麼?
  • 這個作者過去曾寫過什麼書? 關於這本書的主題他是否有足夠的經驗可以證明他可以掌握的很好?
  • 書中的前言有讀到他目前在從事教學的工作,同時過去有很長時間擔任記者及採訪的經驗,這兩點對於這本書的品質可以有比較好的保障

 

本書前言
先看「前言」通尚可以快速掌握整本書的大綱

 

前言2
有時在「前言」的最後,作者也會寫下各章節的導讀,幫助讀者快速了解各章重點,讓你容易找到自己想讀的段落和內容。

我在讀完這本書「前言」後,有記下幾個重要的關鍵字,例如:

  • 提問與傾聽 (也許這兩者是一體兩面)
  • 多提問、少斷言
  • 如何磨利好奇心

這幾個關鍵字時,可以讓我接下來開始閱讀時,有了初步可探索的方向。

 

後語
這本書沒有「後語」,不過有作者整理本書所教的方法,並且整理成一條一條的「指南」

這本書的最後沒有後語,不過有整理了「各種提問方法」的指南,除了供讀者複習和思考,我想到它的可能用法是:「製作成清單並印出來」,在未來面對各種問題和情境要擬訂問題時,可以當作參考依據。

找到問題和重點想讀的地方

依照上述的方法,開始快速先閱讀完書封面、目錄、前言後語在閱讀時,你可以一邊思考,有什麼問題是自己一開始沒想到但在看完作者介紹後,會想多了解的。接著跟一開始「提出問題」的方法一樣,把這些問題照樣寫下來,在之後的閱讀過程中,你可以不斷拿出來重新翻看,看看是否在書中有解答了這些問題。

在檢視目錄時,也可以特別記下那個章節是自己最想讀的地方,在結束「觀其大略」的閱讀之後,若你沒有空把整本書讀完,就可以大膽地直奔該章節,直接去讀你想了解的地方,若遇到看不懂的地方先記下來,也許是在後面或前面的章節會有解釋,之後再找出來就好。

 

三、閱讀的小技巧:

書不用全看完

許多人可能受到學生時代的閱讀習慣所影響,覺得一本書應該要從頭到尾讀到完才行,但在進社會工作後的讀書方法,你應該要改變成「讀自己想讀的部份」,這方法我稱為:「功利型讀書法」,它好處是目的性強、容易記憶、確實解決你的問題,並且才能讀的又快又多。

以輸出為目的

不過很多人一開始還是對於「一本書沒有讀完就去讀別的書」有著莫名的壓力,但卻沒有注意到這樣的習慣,反而會讓你害怕把書打開,最後乾脆就不讀了 (反正不期不待不受傷害 XD),建議大家可以換個角度思考,不要去在意是否全看完,而是以「若能夠從這本書中得到一兩個啟發自己的觀點,或是有解答到一開始提問的問題」的話,這本書就值得你一讀,最終就算把書賣掉或送人也不會覺得可惜或留戀。

拿到書不要急著讀,而是先思考該怎麼讀這本書

我認為針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書,會有相對應適合的閱讀方法,建議大家除了用自己熟悉的方法之外,也可以去嘗試別人的方法。

例如:

你過去是用從頭讀到尾的方法,也許可以嘗試我上面講的方法。

學習他人的閱讀方式,除了可以學會不同的解讀和學習方法,進而提高閱讀效率外,還可以增進閱讀樂趣,也許你可以讀第一次時,先用自己原有的方法讀,第二次則是用別人的方法來試試,我相信你會有不同的收獲喔。

例如:

大數據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退位,重新定義市場、企業、金錢、銀行、工作與社會正義
大數據資本主義:金融資本主義退位,重新定義市場、企業、金錢、銀行、工作與社會正義

我今天逛到《大數據資本主義》這本新書,它屬於「產業趨勢預測」類型的商業書籍,就我過去的經驗,這類型的書可以用下面的方式來閱讀和思考:

  1. 針對這本書的主題,近三到五年的可能發展,作者認為是什麼? (若談太遠的預測除了不準之外,當下我們也很難應用,因此3~5年的預測比較有參考價值)
  2. 有關書中提到的趨勢發展,跟自己有關的地方有那些? 正面及負面的影響? 機會或威脅分別是?作者是否有提出建議? 可實做性高嗎? 可以先準備什麼嗎?
  3. 作者是如何推測趨勢的? 研究方法? 資料? 已發生的事實? 作者推論的方法我們可以學習嗎?

以上幾點是我目前常用的閱讀方法,限於篇幅長度,有些內容無法全部寫出來,之後會用其他文章來分享,也歡迎大家留言與我討論喔。

補充:

談到「觀其大略」的讀書法,許多人會聯想到三國時代著名軍師:諸葛亮的讀書法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