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認為閱讀依照方法、目的不同,可以分成不同閱讀型態,我試著將自己過去所學到的閱讀方法及習慣,分成四種階段:
一、基礎閱讀,可以稱為「完全接受型」閱讀
指的是你對所讀的內容完全接受,沒有任何疑問,作者說什麼你就相信什麼。
我大概從幼稚園能夠識字開始,一直到高中所受的教育過程全都是這樣的閱讀方式,我們很少會質疑教科書上寫了些什麼,因為只要寫在上頭的一定都是權威、就是正確的,例如:過去讀中國近代歴史時,只記得汪精衛是漢奸,當然是主和派,只想要、是妥協卻誤國,而蔣介石卻是主戰派,是抗日英雄,是愛國的。(但之後看了不少史料和評價,發現並不是那麼單純)
二、批判閱讀,也可稱為「懷疑型」閱讀
指的是你對你所讀的內容開始產生疑問,不管是針對作者的用字淺詞、文章結構,以及文中所舉論點邏輯有誤,或論證不足…等等一一加以批評。
這種閱讀方式雖然看起來像是在挑毛病,但卻能有效刺激大腦思考,你可以針對同一個主題,比較A、B兩本不同書籍的論點,或是拿A作者的說法去打臉B作者,或再找C作者的觀點在做統合。例如:先前讀了龍應台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之後,接著又讀李敖的《大江大海騙了你:李敖秘密談話錄》,就覺得非常過癮。
三、致用閱讀,我把它稱為「學以致用型」閱讀
指的是將閱讀所學到的知識內容,實際應用到你的日常生活或工作裡頭,這點其實是最難的,也很少書籍能夠教你怎麼做好應用。
不過這也是不少人用來評判自己是否真的有「讀懂」書的標準之一,重點在「行動」。例如:過去讀了不少業務溝通表達的書籍,在實際商業談判時,自己會有意識地去實驗看看效果如何,再做檢討和練習。
四、心靈閱讀,也可稱為「修養型閱讀」
人們常說書本是精神糧食,多讀書除了可以獲取知識技能之外,更能夠陶冶性情,讀好書還能對一個人的品德與修養都有幫助。
例如:我過去曾讀過《沉思錄》及其他關於斯多噶哲學相關的通俗著作,這些書影響了我許多,讓我在面對一些人生的困境時,可以保持冷靜的態度,做出更好的選擇。
以上這四種閱讀型態,是依照我個人閱讀經驗的學習順序所列出的,但是其實這四種階段是可以並行使用,或針對不同目的來選擇合適的方法,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歡迎您留言與我做交流喔,也幫我點擊下面「fb分享」當作是對我的鼓勵和支持。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