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先前在看翻書封介紹時,對於作者David Kwong 的個人經歴感到好奇,他本人是哈佛出身的高材生,卻跑去當魔術師,而且還成了電影《出神入化》的首席魔術顧問,現在還出書教你從魔術專業中提煉出了人生及職場的關鍵7法則,光看到這些文案就讓我很想看完這本書到底在寫些什麼。
在讀這本書前,我有三個問題想問:
- 魔術師都說自己擅長「操控人心」,這是真的嗎?
- 魔術的手法、核心法則是如何應用在職場上?
- 作者本身創了一間公司叫 Misdirectors Guild 創辦人,專門提供電影、電視及劇場魔術,而且全都由魔術師所組成的公司,不知道在管理和經營上是否和其他公司有所不同?
補充:最近作者還指導了一部美劇叫 Deception,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下面的預告片,故事在講述如何用魔術來破案,覺得蠻酷的。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共有七大法則,內容引用了不少心理學及腦科學的知識,以及大量的故事來說,我後來讀完覺得解讀這本書最好的方式,不如是整理出文章提供的相關資料、影片,讓大家在翻看這本書時,可以一邊閱讀這些延伸資訊,不過下面還是會會抽出幾段內容來分享。
這也是這本書想讓你了解的是魔術真正的力量在於「洞察力」和「影響力」,而不是利用魔術來騙人,那就變成詐術了,因為身為一個魔術師,當人們愈是信任你,你所肩負的責任愈大,而我們一般人不一定要學會魔術的技巧,但可以學會魔術師的思維。
大腦自動填補落差
魔術手術其實利用了不少人類天生具有的「知覺的落差」的盲點,像是「手動翻頁」動畫(如下),就是利用我們人腦會自動填補頁面之間的落差,把一格一格的畫自然補正成「動畫」,這也就是動畫的原理。
另外像我過去看過不少「速讀術」的書籍,裡頭都教你閱讀時,要一次一塊塊地閱讀文字,而不是一行一行地看,這樣做才能增加閱讀速度。你會好奇為何可以做到這樣? 這是因為也是大腦可以「看」的比眼睛多的原理。(你無意識間其實是有接收到這些資訊,並產生一些印象),對速讀術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我先前的這篇文章《《超快速讀法》-讓你在一小時內倍增自己的閱讀速度》
另外,魔術師也會利用大腦的「非感官補整」的原理來影響觀眾,例如下面的方形圖案其實不存在,只是你的大腦自動把它組織成有意義的形狀。
更進一步說,很多政治人物也會利用未知的內容來進行假設,再告訴你這些假設其實是很可靠的事實,進入讓人相信他們的謊言。
對這部份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搜尋「完形心理學」這個關鍵字,會找到不一些案例。
驚奇是強大的原動力
除了利用「落差」之外,「驚奇」也是魔術的力量來源之一,人天生就相信眼見為真,從嬰兒時期開始,當我們發現有任何事物「違反先前預期」的話,我們都會感到驚訝,而且經歴這樣的事件時,學習效果反而會最好 。
例如:下面影片是科學對驚奇所做的實驗,共分成兩組嬰兒,一組在看到一顆球從斜坡滾下來,竟然穿過一面牆!?,接著再給他們看正常的滾動方式(穿不過牆),而另一組則是給他們正常的情況,球從坡道滾下然後被牆擋住,然後才看到穿牆的球。而前者的嬰兒因為看到球的奇異行為,反而會有更多好奇心,並且學到更多。
心靈控制和騙術
作者提到恐怖組織-塔利班創立人-奧瑪爾善於利用神秘主義來做為自己的政治工具,他曾聲稱自己被一件神奇的斗篷給保護者,而且只有真正的領袖才能打開梔櫃子拿到這個斗篷。(這是哈利波特的故事嗎?XD),其實不只是恐怖分子,許多政客為了想讓大眾相信他們所說的謊言,也就會對事物的解釋和印象偷偷動手腳,就像很多靈媒和算命仙也會利用手法。
我先前看過一部美劇名叫《Shut Eye》,故事內容主要在談靈媒與犯罪,裡頭有介紹了不少詐欺手法,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找來看看。
不過提到靈媒騙局,美國過去一直有不少這類型的犯罪問題 (也難怪會拍成電視劇),作者在書中介紹到一部好看的記錄片叫 「誠實的說謊家」,它是在講述知名魔術師-詹姆斯藍迪揭發靈媒騙術的生平,有興趣的朋友大家可以先看這篇文章:《騙徒、輕信的人與「誠實的說謊者」》
馬多夫的「套關係騙局」
談到騙局,不少人會先聯想到「龐氏騙局」,雖然很多人都知道這手法,你認為它只能騙到一些知識程度不高的民眾,但從馬多夫 (前那斯達克主席、股市傳奇人物) 的騙局故事裡,你會發現就算是不少名人、科學家、高知識份子,甚至少是在商場上爾虞我詐打混出來的政商大佬,也紛紛中箭下馬被他所騙,作者在書中提到他專門騙的是「和他相同背景的人」,他會花時間去研究這些人的習慣、品味和弱點,知道怎麼取得他們的信任,掌握他們的慾望,然後再給予他們有保證的投資報酬率的美夢。
這些故事聽來很扯,但卻是利用了人性中貪婪的本質,最後竟然成功,這個讓我先前我讀過一本書叫《騙局:為什麼熜明人容易上當》,裡頭有更多好的案例故事值得你一讀。
魔術師的準備方法:備貨
「備貨」指的是在表演一段魔術前,裝配道具和隱藏起來的物品定位的工作,而一場魔術表演的成功,其實不只是在台上演出的三分鐘,還有更多是發生在你我看不到的「台下十年功」,魔術師背後付出的努力是一般人所不知的。
作者在書中舉了知名魔術師-大衛.考柏菲的「飛翔」魔術為例,網路已經有不少手法的破解說明,而且也有「模仿版本」出現,但你會發現這些山寨版的演出,都沒有他來的流利和完美,聽說他整整練了七年才做出這樣的表演。這也是作者想告訴我們,一個成功者其實最厲害的地方,就如同魔術師一樣,花更多時間在精進技術,並測試各種想法,準備改變。
Mise en place 準備就緒
標題是一句法文,意思是指「各就各位」,意思是一個好的專業廚師,會事先準備好各種食材原料和工具設備,並且會規劃好整個料理的流程,就像上述魔術師的「備貨」一樣。
CIA也搞魔術
作者提到在冷戰時期CIA曾制定一項「思考控制計劃」,它是一個使用藥物或化學物質去影響敵軍的情報人員,使他們失能、喪失信用或除掉「他們」的計劃,(簡單說就是暗殺),因此CIA特別找來了知名魔術師也指導他們,並且還把這套方法製作成一個「操作手冊」用來教導CIA的特工。
而這段故事和操作手冊後來有人整理出來,也出版了繁中版的書籍《正宗CIA詐騙術》 (我先前買過),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如下。
挖掘資訊的力量
有一種「讀心術」的魔術,魔術師會在表演時會隨機抓出一兩名觀眾,並且還能猜出這個人出身背景、學校、政治取向、朋友及興趣。
這手法其實事先透過「肉搜」你的網路資訊來獲私這些隱私資訊 (其實你都公開了),魔術師會把你留在臉書、Instagram、Twitter、LinkedIn上的各種資料都事先會調查好了,很自然能夠猜住你是怎樣的一個人,這也是許多靈媒的騙人手法,又被稱為 Hot Reading (熱讀術)。其實在商業場合中中,早有不少人在做同樣的事,就像很多公司會建立自己的 「CRM系統」,目的就是記錄下了消費者過去所有的交易和互動,在接到來電或主動致電推銷商品時,可以說出消費者的相關資訊或喜好,進而取得信任感。
提出讓人會買單的故事
故事是一種驅動人們情緒的強大力量,它可以影響你的價值觀,進而推動你主動改變行為。
作者提到一個實驗:有人買了一批近百件的二手商品,一件平均約1.25美元左右,實驗人員將這些一一拍照並上架到ebay上頭,接著再請小說家們將這些物品,一個一個寫上簡短的故事,結果沒想到「商品+故事」這樣的方式,竟然可以將商品賣出的價格,大大提升約 2800%,可見故事的力量有多強大。
人類擁有一股自動的衝動,會想將任何資訊轉化為指涉角色、情緒與奮鬥掙扎的故事,所以若想傳遞知識最好的方法,就是將事實(資料) 與聽者會留意的社會或情緒提示線索給結合起來,然後把它故事化說給聽眾聽,這樣的學習成效會非常好,
超級杯廣告的分析
超級杯的廣告相信不少人都有看過 (下面分享為2018年 Tide洗衣精的廣告),有研究人員想知道怎樣的廣告內容和銷售產品量相關,因此分析了一百多支超級杯廣告後發現,不管它賣的內容是什麼,重點就是要有「情節」,而情節正是故事中最重要的成份之一,而一個最好的魔術戲法通常也少不了「說故事」。
故事的影響力有多大?作者以2008年前總統-歐巴馬在競選總統為例,他曾遭遇到一次公關危機,當時他的牧師兼精神導師-萊特牧師發表了一段偏激的言論,認為美國對待黑人公平不公義,甚至還說「上帝詛咒美國」這樣的不當言語。
之後有大批新聞媒體把這段言論來播出,造成歐巴馬的選情有很大的衝擊,當時歐巴馬的競選團隊知道這樣的印象和故事一定要盡快改變,於是歐巴馬決定要透過一場演講來改變這樣的危機。(和下影片)
他在演講中重申了自身的背景和國家的理念:「合眾為一」,要大家相信我們所以人是一體的,同時表示種族問題要解決,需由所有人公開並誠實的討論,這些討論都是為了讓美國成為「更完美的整體」,這段演講後來得到很大的好評,他巧妙地將原來不好的故事做了一個完美的轉換,反而讓人看見他在見面重大壓力和複雜的挑戰時,他的處理和表現更顯得「有總統風範」。
錯誤引導的技巧
科學家表示假設人類的大腦要處理「周圍的所有訊息」,這時大腦就必須變得跟一棟樓還大才行,而且還無法應付,也因此人的大腦才會演化成「只能處理一小部份」的事,簡言之就是人的注意力其實是有限的,而魔術師也擅長利用這種原理,而著名的「為什麼你沒看見大猩猩」(如下影片)實驗,也證明了這種情況。
談到注意力缺乏,作者在書中也提到美國有「賭場」的環境設計,也是善於利用各種光線、聲音、味覺、顏色來影響賭客的認知,讓人們誤以為還是白天 (絕對不會安裝時鐘),還刺激人們的感官,讓你想要一直賭下去,這種爭議性的做法,在美國也曾引發不少議論,下面是相關的報導影片。
賭徒謬誤
它指的當某件事發生了很多次,因此人們會認識接下來不太可能發生;或者反過由於某事很久沒發生,人們反而會相信接下來很可能會發生。
若以「拋一枚公平的硬幣」為例,人們會錯誤地相信輸贏會「自動取得平衡」,當正面出現很多次之後,人們會認為接下來應該不會再出現,反過來也是如此,但其實每次拋硬幣的機率都是一樣的,不會被前幾次任何動作有任何影響 (每一次都是獨立事件),這種偏誤其實是人類想要有控制感所產生的。
它還有很多日常生活的案例,例如人們連續生了三胎女生之後,就會一直相信第四胎一定是男生,這其實也是沒什麼根據的。有關生男生女的討論可以看看這個討論串『自然的男女出生比例是105:100 嗎?為什麼會是這種比例?』
最後,再補充我先聽過一堂Coursera的課程《悖论:思维的魔方》,課程中有特別講述了「賭徒謬誤」,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報名上課喔。
本書金句
- 人腦天生具有縮短觀看與相信之間距離的能力,而且他們利用那與生俱來的能力來達到目的。
- 不斷去了解自己為什麼不會成功,以及應該做些什麼來改變這個狀況。
- 魔術就發生在我們已知的事和相信的事之間。
- 形象的考量應與實質等量齊觀。
- 魔術師的準備方式異於常人之處在於:他們在確保達到設定的結果之前,那段準備時間極為漫長。
- 故事,是情緒價值的動大驅力,它們對於所有事物的主觀價值影響,其實能被客觀地測量出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