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這本書有許多違反一般商學院的主流觀點,內部大多數以一種反對一般論及啟發人們的新觀點為主,我在閱讀前也期待可以看到這些內容,看完了果然沒有失望。
作者Caspian Woods 本身是創業家也作知名的作家,在書中他提到他是以「反對思考」的方式來撰寫這本書,但並不是要大家不要思考,而是鼓勵大家從相反的角度來思考,有時刻意為反對而反對才能有助於找出新的論點,進而讓我們思考更完善。所以其實在讀這本書時,你也可以針對作者的想法提出反對,寫下你反對的理由,作者相信用這樣的讀法,你可以收獲更多。
本書共有七個大部份,分別為:領導、策略、創新、行銷、帶人、金錢與個人這七個部份,而整本書就是用100個小節結合而成,而一頁只寫一個觀點,所以在閱讀上不管從頭看到尾或挑你有興趣的章節看也都可以喔。
下面就就這本書我讀到的重點內容,整理成二大部份分享給大家:
一、領導與帶人
所謂的領導
你不是在做管理細節分配工作,而是就像帶領一群人去登山攻頂一樣,你只需跟大家描繪山頂的風景,及為什麼要去一個這麼棒的地方,告訴大家中途可能會有的困難以及敵人,但最後我們一切都會順利,其實就是跟團隊推銷「願景」,告訴大家參與的理由。
和他人建立連結的方式
可以透過請求對方幫忙的方式來獲得支持,就像美國開國元勳-富蘭克林曾為了獲得某位競爭對手的支持,在得知對方喜歡文學並藏有許多好書時,反過來請求對方借他這些珍藏的書籍,然後對此表達出感謝之意,對手反而在後來後成為他的支持者。 (這段著名的故事可以參考《他改變了美國,也改變了世界:富蘭克林自傳》這本書)
宣傳價值觀
價值得要用身教及故事才能影響他人,不要用政令宣導,因為它不只無效、也很無聊。
不要當那種死板地熱愛細節的「完全主義者」
你的團隊也許需要這樣的人,但你自己沒必要成為這樣的人,就我的經驗只要老板做到死,員工也會累死,所以放手讓員工去嘗試,或自己保持80/20法則的工作習慣,不要為了「從89分變成90分卻要花120%的努力才能實現的事」而去努力,白費了時間和精力。
打造出犯錯願意承認及改善的環境
要讓員工願意在犯錯時能主動回報的話,你就得先營造出有安全感的氣氛和制度,不搞公審獵巫、不對人批評只對事討論,主動提出問題的人不會被懲罰 (不是解決這個人),但最終仍要記取教訓不要再犯同一個錯。
利用社交潛規則來影響員工
比起用制度來懲罰員工,例如遲到扣薪水這招,不如在開例會上唱名出有那些人不守規,這樣做人們會因為受到道德上的約束力而乖乖遵守。
不要盲從
就像投資界知名的的「擦鞋童理論」一樣,不要去人多的地方,當人人開始要你做某件事時,也許正是該反其道而行的時機,這時最難的是相信自己的直覺。
人脈只有主動出擊才能擁有
若你有機會在某些研討會或活動,遇到你很欣賞的企業家或想合作的公司,請立馬就去認識,千萬不要害怕對方會不會不理你。你只要先做好功課,善用機會,大膽地去與對方接觸,你會發現很多成功都是在克服這些害怕後的瞬間而一一實現。
風險與機會
冒一點風險才能多一些機會,但不要冒沒避要的風險,做法是為自己的事業做年度的檢驗審查清單,寫下最明顯的風險,以及沒有那麼明顯的風險,再逐一討論及檢查這份清單,思考怎麼補救,這過程可以讓你避開各種可能的變化。
付錢請員工提辭職
這是來自知名網站鞋店 Zappos 的獨特管理方式,若有任何員工想離職,公司都會提供2000美元,創辦人-謝家華認為「早點知道有沒有員工不認同我們的願景,這非常重要,用2000元來測試一下他們的態度並不算浪費。」關於謝家華的創業事績,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這本書《想好了就豁出去:人生不能只做有把握的事,鞋王謝家華這樣找出勝算》
金錢不是最有效的激勵方式
作者在書中引用了「《動機,單純的力量》這本書的研究,提到對腦力工作者而言,給予更多的金錢並不能讓他們的工作表現更好,除了基本的報酬之外,他們更在意的是:自主權、對任務的掌握度,以及他們對自己所做的事有沒有使命感。你只要給他們這些自由,然後不要妨礙他們,大家就會主動把事情做好。
關於授權
放手授權,才能買到他人的時間,讓員工自我成長,主動承擔責任,同時讓大家有從錯誤中學習的機會,若你還是會擔心的話,只要試著讓他們來找你問問題,但不要試著給太多建議,只要對他們的決定提出疑問並讓他們去思考。
讓最頂尖的業務無視規則,但記得遠離其他員工
作者認為沒有強大的業務,你的事業是做不起來的,雖然他們可能會因此自恃自誇不守規則,但只要他們業績交的出來,你要學著忍受這件事,但不要讓他們影響其他員工,除非大家都交同樣的成績出來。
ROWE, Results Only Work Environment
把辦公室打造成以成果為衡量標準的環境,而不是以投入時間為準,你可以先量化出你希望大家達成的成果,再讓員工決定自己的工作時短,當他們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工作時間時,生產力反而會增加,同時留任率也會提高。
Fire掉創辦人是必要之惡
這段作者提到當一間企業當發展到不同階段時,有時創辦人並不再是最好的領導人選,其實觀察許多優秀的公司,創辦人到一個階段後會離開,或是去開發新產品,反而對公司發展更有利。
二、金錢與個人
試著衝量自己去進行某件事的真實成本
作者給了一個簡單的算法,可用來計算出你每小時的真實價格是多少,具體如下三點:
- 先算出今年過完,你希望公司成長到年收多少? 假設是100萬
- 把這個數時除以每年平均工時數? (台灣平均是2043小時,好慘,書中案例好像是英國為1740小時) 所以是100萬/2043=489元/hr
- 上述計算出來的數字就是你每小時的「機會成本」
當你檢視你事業中的每一個任務時,都可以考慮若價值低於這個字數的任務時,也許是外包給別人做會比較好,要把時間花在更有價值的事情上。
創業初期不要有太多錢
通常錢太多就不會認真逼自己去想好的點子,有些人會相說我先好一個好的點子,然後去投資人再說服它,拿到錢再開始做,通常這樣的方式不會有什麼好的開始或結果,作者也書中也引用的Google 創業的歴史,當年Larry Page和Sergey Brin也是刷爆自己的卡來支付電腦儲存空間,但這是因為他們先找到了顧客最想要的服務。
犯錯時主動道歉
因為人們其實都清楚你在做什麼,不要粉飾太平,犯了錯只要真誠的道歉,不卸責不推託,反而可以贏得顧客的心。
追隨熱情的陷阱
我們以為做自己喜歡的事人生就會快樂,但有時並非如此,特別在你無法靠熱情賺錢之前,要離開原來的工作前都要好好思考,不喜歡前公司或工作不被肯時,這些都不會是一個創業的好理由,只足以讓你考慮換下一份工作。
正確的正向思考方式
腦補自己成功的人,會把最後目標實現可視化,但反而讓大腦「真的以為」實現了,最後反而人會鬆懈而不去努力實現,最好的方式反而是找可以激勵自己的事,把這樣的好情緒帶到工作裡。
經常決定不做什麼,比你做什麼重要
80/20法則也告訴我們不要浪費精力,而要把時間和資源花在刀口上。
本書金句:
p.17「好」就是「最好」的的敵人。
p.17 廣告應該像有芒刺的草般黏住你的潛意識。
P. 19 如果期待比別人更快速敏銳的思維,最好就不要用每個人都在用的思考方式。
p.40 飽食負面新聞,會讓這些負面消息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書。
p.47 當人人開始要你做某件事時,也許正是該反其道而行的時機。
p.234 要設定你的價目表,用心理學家好過找會計師。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