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得到-如何成為有效學習的高手

為什麼想上這門課?

這門課算是我最早購買的「得到」精品課之一,常看我文章的讀者,會知道我一直在研究「如何提升學習能力」,因此大量在收集這類型的課程並且努力上完後,一一整理到心得筆記並分享這個網誌上來。

在上這門課之前,我有2個問題:

  1. 學習高手有什麼基本功和技法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2. 高手在「思維模式」上和一般人所不同的?

本課程核心觀點:

在課程一開頭,老師認為要教別人如何高效學習前,本身就該是一位「高效學習者」,有要足夠的經歴說服別人,因為他很高調地show了一下他的經歴如下:

許岑,跨界學習高手

  • 27歲開始學吉他,2年後就能夠演奏這世上難度最大的吉他曲。
  • 念初中、高中時,英語從來沒及格過,後來大學念的是北京電影學院這類的藝術院校,卻能輕鬆考過英文四六級,最後還去英國留學、回國後還成了「雅思」名師。
  • 七年前剛設計時,被當時的老板-羅永浩罵說設計做的很差,但現在卻已成為羅永浩御用的簡報設計師。
  • 讀大學時還是很內向,但到現在33歲卻成為授課專家兼網紅。

高效學習的定義
在證明自已夠格當教人如何學習之後,老師這裡也給了他自己認為的「高效學習」的定義: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手法,在相對的短時間間內集中注意力,以解決一個工作和生活當中的難題為目的著手學習,還需勤加練習,有時還需要向名師求助

因此可以整理成下面七個重點:

  • 適合自己
  • 學習手法
  • 短時間
  • 注意力
  • 解決難題
  • 設定目標
  • 找到名師

而這門課會用七個章節一一為大家介紹。

課程大綱

課程大綱

一、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

在開始學會如何高效學習前,首先我們要先認識到這個世界上的知識和技術是可分成兩類的,分別是:

  • 自然主義學習,它的核心是「模仿」,遇到什麼學什麼,積少成多,重點在於「文本」本身,它一門知識或技能它表面上看起來的樣子。
  • 結構主義,它的核心為「創造」,側重在結構和交互關係的一個認識,它提倡透過表面的現象去尋求層層的關係。

前者很常見,我們從小開始可能都是以自然主義的方式在學習,從小父母和身邊的人說一句話,我們也跟著學,而後者像是在學醫藥學、藝術這類型的學習,他要學會的是舉一反三,目的是為了創造,要的是一種質變。

因此在明白自己想學的知識所適合的學習方法後,下面提出兩點,如何提高學習速度和效率:

  1. 避免無效學習
  2. 盡可能通過更好的學習方法來讓有效變成高效

具體方法就是把大的學習目標給拆碎,再針對細節反覆練習,不要一開始就照顧全局,就像在「練吉他」一樣,已經有底子的樂手,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彈會一整首困難的新曲子,而是先練一小段樂章的指法或和弦開始。

碎片化學習
這裡老師特別提到,碎片化學習重點要基於搜尋,就是帶著困惑和問題去執行,最終的效果是要把這些碎片給鍵結起來。就要樹木若想生長出樹葉一樣,你一定先要有根、樹干和樹枝,最後才能枝繁葉茂。

另外要留意,不要陷入「假的碎片化學習」,很多人會把「收藏」當作學習,以為線上課程或書籍只要買了就學會了,這其實只能緩解你的學習焦慮,它只會給你一種幻覺,以為收藏了這些知識就是你的,要記得如果你只收不看,也不去碰的話,你並不是你的。

例如:我過去上日文課時發現,很多同學上課會狂記筆記或錄影,但回家沒一個同學真的會反覆認真看。

reading

reading

二、不談興趣,用任務驅動學習

首先一個人為何學習低效,可能有兩種原因:

  • 學不會,想學的東西和天賦有關,有些沒天份還真做的不到,例如身高太矮,打籃球沒有優勢。
  • 學不好,只是不懂方法,所以還是可以優化的

不過很多人會說自己沒學習的興趣,老師認為雖然說硬迫去學習是沒用的,成年人做任何事不一定要來自興趣,但做任何事一定要有回報。

因為人們想做一件事的驅動,通常自兩種因素:

  • 內部因素:興趣、虛榮心…等等。
  • 外部因素:完成任務後帶來的獎勵。

若你沒興趣的話,不如直接把「興趣驅動學習」這件事給否定掉,不需要培養什麼興趣,應該改用「任務」來驅動。

任務騙動、職業強迫、以教為學

例如:老師過去曾去英國留學,當時完全不會做菜,但因為到了一個新的生活環竟,被迫要完成這項「任務」,所以不得不去學做菜,結果反而愛上做料理,還做出心得來。(現在還教人怎麼做菜)

這就是一種借著一種「以職業逼迫」所帶動的練習效果。

若你實際工作上並沒有這項任務,但你仍可以用「假想」的方式來達成這樣的效果,只要你在工作心態有一種自覺:「是自己聘請自己」的話,無論生活當中做任何事都這樣想,相信你可以學的更好。

以教為學
若你還是不知道該做什麼的話,老師建議大家可以出「出教程」為目標的方式來學習,把自己所學會東西製作成線上課程來教授給別人,這種「以教為學」的方式效果通常很好,它一方面它一方面可以實現上述提到的「對自己設置任務」的方式來逼自己成長,二來「以教為學」能夠訓練自己總結歸納及表達的能力。。

例如:老師提到在自己過去所任教的補習班裡,曾有位「完全不懂日文」的英文老師,有天她接到一位朋友的詢問,想請她介紹能夠教日文基礎的老師,結果她回答對方說自己可以教基礎日文,於是那位朋友聘請她去教學生,但她當時其實是完全不懂日文,而她在教課前自己就去報了一堂日文學習班,她以是一邊上著日文課,一邊去教學生日文的方式來授課,而且最後整個學期結束後,學生對她的教學滿意度竟然還不錯。

從這案例我們可以學到:

  1. 這位英文老師,他學日文的學習目的非常明確。
  2. 就算你跟她一起去上同一堂日文學習班,她也一定學的比你好,因為她是用「以教為學」的方式在學習。

總結來說,若你都能夠抱著一種「學完了就要去教別人的態度」來參加學習的話,能夠完美實踐了「任務驅動學習」的方法。

work

三、拖延症的確診與治療

上面提到了「動機」的重要,但有時只有動機還是學不會,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常會遇到的問題:拖延症,所謂的拖延其實是專注力不集中的問題,它有幾個特點:

  1. 任何人都有拖延症,有些會拖,有些則不會
  2. 就像自認為或被別人認為有拖延症的人也沒被拖死,大家都還活的好好的

例如老師本身給人的印象是個很有效率的人,總是能夠提早完成任務,但他自述自己其實也是個愛拖延的人,只是工作的事比較不會拖而已,當一件被拖延的事沒有產生立即性痛苦,也對你的影響不大的話,人們就會想拖延。

所以老師的建議就是用「真正嚴峻的任務』才能解決,要通過做成一件事來突破,最後形成習慣。我們一生當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怎麼把自己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給做了,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難題。

例如:你周末在私人的讀書會上,要跟兩三個朋友做讀書簡報,跟周末受邀要去對二三千個陌生人做簡報,這兩項任務的嚴峻程度差很大,相信後者會讓你很緊張,想立馬將困難都解決掉。

形成慣性的方法就是設小目標
因為練習會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痛苦,只不過有些人他的長期目標很明確,別人覺得他的過程很苦,但他自己不覺得,反而能堅持下來。但是當我們長期的目標太宏大,大長的話,就會增加這個過程的痛苦,因此建議要把大目標細化成一個每天可以堅持完成的事。

例如:健身,若一個人想要擁有八塊腹肌,就先從每天做5下仰臥起坐就好,並且每天增加一次,讓身體漸漸可以習慣。

另外可以多學習一種技巧性比較強的東西來增強自己的信心,例如:學游泳時,特別學換氣,學會了就能游的更好,也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

最後,有些東西的學習是需要大量而重複的練習才能產生質變。

例如:
讀書,光看完一本是無法體認到自己的變化,但若讀完幾百本書就會發現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有了一個全新的高度。

因此作者建議成年人的讀書不要只會精讀,而要學會速讀,看一本書先從目標開始讀起,以「很功利」的方式看看書中的標題內容有沒有對自己升級知識有用,沒有就不要看,有的話就直接挑那些章節來讀就好。

people-having-good-time-in-restaurant

四、在食衣住行上訓練專注力

一個優秀的學習高手能夠做到「每半年」學一樣新的東西,同時還能達到可以出「教程」的水平,原因是他的學習專注力很高,他的腦子能一直對想學習的東西持續注意。

例如:老師在學吉他時,就算沒有在家練琴的時間裡,他也會一直聽這些曲子。他在學製作簡報時,光看電影就能從電影是如何構圖、鏡頭是如果運動,來聯想到自己在製作簡報時,如何模擬這些電影運鏡的手法。

要做到像老師這樣,就要將學習融入你的日常作息中,也就是下面要介紹的四點學習情境:購物、吃飯、燈光、睡眠,讓自己能在生活中隨時營造儀式感,提升我們的注意力。

購物要買最好的
若想學一樣東西需要工具的話,你一定要買貴的,為什麼?

例如:老師為了學好吉他,結果買了一把 47,000 RMB的吉他 (約21萬台幣),因為他認為如果只是買一把便宜的吉他,就會很容易放棄不想學,但買了這把近21萬元的吉他,反而給了他無比專注的力量,覺得每天不練,就是一種驚人浪費。

當然也不是要每個人都去支付自己付不起的費用來去買學習工具,只要花比平常稍微貴一點的話,就可以達到這個效果。

例如:練書法,用一張90元的紙來寫,和用一張5元的紙來寫,相信若是前者的話,你下的每一筆字都會鄭重其事,不會輕易草率,當然很多人說練毛筆可以從寫舊報紙開始,練好了再用好一點的紙不是更好嗎? 這裡的重點不在錢多錢少,而是舊報紙本身用途是可以隨易亂扔,會讓你不會想認真對待,反而字會練不好。

要製作出一件好的工具或產品,其實也是靠專注力才能做出來的,拿在手上時你是可以感受的出來,並且也能對你自己的專注力形成一種訓練,就算它的材料成本跟一般廉價商品相近,但在處理上所費的功絕對是不同的,同時當你花更多的錢在好的東西上頭,你就沒有多餘的錢去買那些便宜的東西,反而也讓自己擁有的東西少一點,東西一少人也能夠更專注。

學會一個人好好吃飯
建議大家少吃速食、少吃自助餐,也少點外賣,原因來自於「儀式感」,一個人平時若能夠好好專注在享受美食上,除了能吃得更健康的話,在學習上也會是如此。

使用射燈
「射燈」指的是可以聚集在一個比較小範圍的燈,就像在舞台被聚焦的感覺,這時四周圍的東西全都是暗的,而光只打在舞台上的主角。老師這裡想告訴大家,若想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就要先把所有會分散你注意力的人事物給排除掉,例如:一邊學習一邊放音樂、開電視,這些都會對你造成分心的話,記得全關掉。

進入高質量睡眠
一個睡不夠的人是很難做好專注的,有些人會熬夜學習,但明明覺得睏的不得了還硬撐,這樣的學習反而沒效率,不如早點睡。

那平時該如何進入高質量的睡眠呢?以老師個人的經驗來看,只有當你真的累壞的時候,你才能進入高質量的睡眠,他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運動」,它能讓你睡的更好,你可以用上面提到的培養「健身」的習慣方法開始進行。

Timothy Ferriss

五、直奔大師,不必從基礎開始

學習要有效果,就要先找出「切入點」,就像上面所提到「帶著任務」去學習,就要懂得設定有效目標。

當你的學習目標愈明確,你才能夠學的好,例如:很多認為大家都說學英文很重要,所以覺得自己好像也該去學,但若真的以這種心態去學習,很快就會學了什麼忘什麼。

成年人的學習不能像對小孩教育那樣,告訴他學了這個未來總有一天派的上用場,這樣做反而學不好,而只是滿足了「衝動」而已。

例如:
老師有個身為搖滾歌手的朋友,年約40多歲,有天突然覺得自己應該學好英文,於是找老師來教,問他說:「為何想學? 學了想幹嘛?」 他說:「可能未來有一天會離開亞洲向全世界去發展,所以應該要學會英文比較好」,但像這種目標和時間不明確的學習動機,最後往往堅持不下去。

有趣的是,這位搖滾歌手的太太反而也來學習英文,卻學的比他老公好,因為她的目的是因為「小孩子進了國際學校,她想參與學校的活動,想跟外籍的老師有更多的互動和交流」,由於她的學習方向明確,同時找了老師幫她專門設計教材,內容就是直接以她孩子學校的英文的宣傳手冊和網站為主,讓她學會看的懂之後也用的上,像這樣的設計就是一個好的學習切入點。

千萬不要像一般英文補習班那樣,從某個教材的第一章才開始讀起,當第一冊都還沒上完前,你的學習動機早就秏盡了,也沒滿足實際需求。

真奔大師
前面提到該如何找到切入點並走到目標,也就是「指奔大師」指的是一種特定的情境,不一定是指一個人,而是你的最終目標。

如上面老師學吉他的例子,他其實一開始的學習目標就是想彈吉他大師的名曲,所以當時他找了一位吉他名師-高君先生來教他,一開始高老師就問他:「你最喜歡那首曲子?」於是他說了一首大師的名曲,高老師就說:「好,就練這首」,當然老師非常驚訝,但在未來三個月裡,還是把這首曲子給練成了,雖然彈奏上還有一點瑕疵,但因為是彈自己最喜歡的曲子,反而能夠埾持下來,到最後也不覺得它很困難。

這段案例有幾個重點:

  • 學習的切入點就是「要去哪就從哪開始」,直接前往最終目標去,反而會讓人持續保持動力。
  • 一般新手也不可能一下子提出太過遠大的目標,而通常只是表面上的,例如:想學日文,也許只是想要明年出國去日本玩時,能夠和日本人進行簡單的溝通,因此你也不太可能突然把目標定在「三個月內考上日檢一級」,所以不用擔心設定目標做不到。
  • 就算你一開始訂了一個宏大的目標,發現不行做不到時,你還是可以為自己調整次要目標,如上面所述,將大目標化為每日的小任務,一樣可以一步一步實現它。

六、為自己製造反饋

在如何學習的經典名著《刻意練習》這本書裡面,反覆提到一個重點:「反饋」,指的是學習要真正有效一定要有反饋,而且愈及時的反饋會更好。

但很多時候成年人的學習都是獨自一人在做的,那誰給我們反饋呢?其實沒有的話我們還是可以自己給自己反饋的。

方法如下:

  • 首先要先有「學習成果」,才能基於已有的成果來發現問題,才能製造反饋
  • 可以要用「錄影、錄音」的方式,也就是要有輸出及應用

在介紹方法細節前,下面先說明一下反饋為何重要:
學會一門知識後,若能夠把它教給別人聽,就表示您已經掌握的七七八八,就像「讀書」也是如此,有些人看完一些書卻發現過了一兩周就記不得讀過什麼內容,所以替自己製造反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把「寫下來」,不管是寫書評、寫摘要、畫心智圖都行。

若願意的話,還可以把它公開在臉書,或自己的blog上,就算沒有讀者看也沒關係,因為你已完成為自己製造反饋的目的。

而讀書摘要筆記也不要亂寫,老師建議方法如下:

  • 第一步先依據文本的內容,把書中重要的事實、陳述和一些觀點記下來。
  • 第二步則是把第一步的內容,用自己的話重新寫下,重點在於不要只是抄寫,而是用「自己語言」來寫,但又不能完全脫稿演出。

除了寫下來之外,還可以利用語音來反饋
例如:學習英文發音,就可以借由「念給自己聽並且錄音」的方式來製造反饋,留意那些句子的發音常會犯錯,可能還保有自己的母音和腔調,最後試著改善這些原有習慣的干擾。

老師建議,你甚至可以進一步把這些自己容易念錯的單字,編輯匯整成一篇文章或單字列表,之後特別花時間來練習就能夠改善。

製造肢體類反饋
像老師練習吉他時會習慣錄影,看看自己彈奏時會有那些問題。另外很多球類運動的練習,也很適合錄影的方式,像打高爾夫球時可以把自己打球的姿勢錄下來,回頭再用慢動作播放,看看自己在擊球時身體那個部位動的不對、那邊沒有協調好…等等,像這樣替自己製造的反饋機制,才能有效提升自己的學習效果。

trick

七、怎樣突破學習瓶頸

首先大家先明白所謂的「瓶頸」並不是「極限」,你可能只是方法上不對,只做些調整就可以突破,也可能只是心態上缺乏自信而讓學習成效下滑。

解決心態的方法
以打遊戲為例,你可以透過打遊戲來培養信心,老師曾在熱衷在玩一款個遊戲,當時在得分上一直停留在4000分左右遲遲無法突破,後來請了幾位高手來觀看他打遊戲過程,讓他們分析他所使用戰術和反應能力,這些高手看完跟他說:「看不出來那裡有問題,覺得打法上也沒有硬傷」,這時老師明白了他的問題不在技術而是「心理因素」。

於是他採用了一招:就是故意輸掉幾回,讓自己的分數掉到3800分左右後,接著拿一張紙條,把顯示總分的地方給遮住讓自己看不到,接著就一局一局努力打,完全不去看自己打勝了幾局獲得多少分數,最後打到有點累就撕掉紙條,一看結果是4170分。

這個案例的重點在於:

  • 心態調整在於不要讓自己過於分心,就像太在意分數反而打不好。
  • 專注在每一局上,就如同上面提到的「射燈思維」。

當然上述案例可能無法適用於任何項目的學習,就以「練樂器」來說,可能你要突破的地方不在心態,而是在「涉獵範圍」的廣度上。

擴大涉獵範圍
有些人演奏樂器不行的原因在於:聽的太少,若想演奏好一首名曲,你可能要反覆聽過各種大師的的演奏方法,聽出他們各自擅長的處理方式,再找出自己方法,這樣才能突破瓶頸。

若心態上調整好了,有了信心而且也擴大了自己的涉獵範圍,但還是無法突破的話,問題可能還是在於「專注力」不夠,老師建議我們:「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狹窄的範圍內,以做到不去分心。」

例如:
老師當年還在學生時代時,在考高考前數學一直差,滿分是150分,他最多只能考到30~40分左右,於是他老媽幫他找了一位數學名師來解決他的問題,結果這老師一見面就請他先寫模擬試卷,想先看看他的程度,然後在看完他卷子後問了他一句:「為何有些題目他沒有答,是因為不會做嗎? 」他回答說:「會做,但只是沒有足夠的時間」,這名數學名師聽完就直接給他一個建議:「請他不要管後面的題目了,專心做好前15題的選擇題就好,也不要去想什麼為每一題分配時間,只要把前面全答對,就能保證有60分。」

這個建議老師和他老媽一開始很難相信,還是請這位名師幫他多上幾節課,雖然上了幾次後成績逐漸上來,但名師後來決定不再上課,直接跟他們說:「來不及了,我已盡力了」,這是因為考量到離高考時間太近,沒有足夠的時間再進步,不過最後高考完,老師得到68分,真的把前面的題目真的全做完,並且都做正確。

這個經驗案例,我們可以了解:

  • 大量反覆練習的重要。
  • 要把注意力集中,反而做的好,而不是像過去一樣,一直去看後面的題目,只會讓人分心做不好。
  • 要找該領域的專家給指點你,會被自己摸索來的快的又有效。

本課程金句:

  • 我們一生當中不可能只做自己喜歡的事,怎麼把自己不喜歡,卻必須做的事給做了,才是我們需要解決的難題。
  • 既然沒有這條路讓我們走,我們就自己開創一條路走。
  • 碎片化學習的真相是…一定要基於搜索,搜索的意思就是要你帶著困惑和問題去執行碎片化的學習。
  • 我們每個人真的要學會自己認認真真的吃一頓火鍋。最好能學會好好做一頓飯給自己吃。這是營造儀式感非常好的行為活動。
  • 你在心態上要有一種自覺,自己來聘請自己,無論你在生活當中做任何事情都這樣做。

課程購買連結/QR Code:

最後修改日期: 2018-05-31

作者

留言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