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躍遷:成為高手的技術 (上)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最早接觸到古典老師的作品是透過得到的專欄「超級個體」的音頻課程所認識的,這一類有關「個人成長」與「如何學習」的書籍是我研究的範圍之一,因此持續在閱讀及收集當中,這幾年除了國外翻譯的作品之外,中國近年來也因為內容知識創業的浪潮興起,有不少這類型的作者講師冒出頭,除了課程之外,也紛紛出版了書籍,我也讀了不了中國作者的書,打算陸續整理出我認為不錯的作品,並分享給大家,另外台灣最近也有出版社準備推出繁體中文版了,到時候我也會幫忙推薦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等看看喔。
這本書從介紹裡可以看到一個重點,那就是在這個時代要成功,不能單憑個人的努力,而是找到對槓桿點,才能將個人的力量放大,而這本書就是想告訴你有那些槓桿點,以及如何找出它們。
本書核心觀點:
本書共分為五章,分別是:
- 高手的暗箱
- 高手戰略
- 聯機學習
- 破局思維
- 內在修煉
因為篇幅內容很多,將分為上下兩篇文章來整理,這篇為「上篇」,將整理前言、後語及第一、第二的部份。
從問題出發
這本書是談個人如何成長類型的書籍,作者認為這類型的書都有一些通病:
- 只能個人成長,忽略社會資源的利用
- 只談個人經驗,不談「底層邏輯」
- 只談個人觀點,不談「知識源頭」
作者希望自己所寫的這本書可以避開這些通病,直指本質,並提供更有效率的方法,所以他在書中大談如何利用社會網絡、人際關係及社會本身運作系統,了解它的推力和引力是什麼? 讓你跳脫只憑借著個人努力或天賦的錯誤方法,他稱為「狹義成長理論」,改而學習他的「廣義成長理論」,下面會陸續介紹。
另外,個人經驗式的的文章也是作者認為,當你遇到實際困難時是無法套用,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會遇到「持續性障礙」,一個比較好的解法是教你一套有底層邏輯、知識和價值觀的問題解決方法,才能夠「自己找到答案」,而不是給你過時或無法套用的答案。
最後為了尊重及找尋知識源頭,作者認為身為一個知識傳播者,當你學到一個好的知識或概念,它的來源為何你應該要告訴大家,讓它廣為傳播及分享,而不是把別人概念改了個字就提出來說是自己的,一方面也是對上游知識挖掘者的尊重,二來你若只是抄襲他人的內容,當有天讀者發現它的底層來源知識時就會鄙視你 (原來你是抄來的)。
而且分享源頭也是一種體現出有價值的「二次創作」的方法,透過分享可以讓個人人知道知識源頭,並產生「諸子百家效應」,引發更多的知識「躍遷」,你也會因此受益。
這本書的讀法,作者的建議:
- 從頭到尾讀完一遍,一定要讀完最後一章 (作者寫這本書的核心重點所在)。
- 讀第二遍時,挑讀你認為重要的章節,作者在文中所提到的操作方法,可以去實踐嘗試
- 第三遍時試著轉述、複述給身邊的人,這種「以教為學」的方法可以加深自己的理解,同時更有影響力。
- 最後,請把這本書常常放在案頭,作者認為這類談底層邏輯的書都需要時常翻閱,因為人類是容易遺忘的生物,同時人性中的知視、恐懼和貪婪也在時刻影響著我,唯有不斷重複及強調的高層次的意識,才能夠擺脫它們。
這本書的幾個重點:
- 努力與收益不成正比的原因,用社會角度來解釋個人的成就和成功
- 外包大腦
- 如何做出更好的選擇?
- 解決學習的焦慮,如何挑選挑合自己的學習內容? 如何更快地獲得知識?如何保持學習動力
- 看懂和理解世界的技術 ,學會高手「破局」的能力
- 高手的內在心智修煉方法
除了內在個人的努力和知識之外,要懂得利用外在因素,像是抓趨勢、利用規律,順著時代的大潮,進而放大個人努力,這些都是這本書的重點。
一、高手的暗箱
網路時代的認知方法變化
過去我們習慣在學習時要大量「背誦知識」,但在現在的網路時代,我們只需記得「關鍵字」,只會懂得利用網路搜尋可以找到任何你想知道的知識,這效率是過去背誦方法的百倍以上,我們的認知方法不再是「記憶知識」,因為而且進一步來說,未來世界的認知能力,將會是:
- 從找到資訊的搜尋能力
- 運用資訊的思考能力
- 從大量資訊裡抓取趨勢的洞察能力
暗箱手法
16世紀的職業畫家已經懂得用小孔成像的「暗箱」來做畫,將影像投影到紙面上,再勾畫出素描稿,最後上色,這方法可以提高效率,同時更為精準,像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 拉斐爾也曾用過,像這樣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作者稱為「高手的暗箱」,其實在每個領域都有高手的「暗箱」手法,我們要學會這種隱藏在後面的規律和底層知識,才能實現跨越式的成長。
資訊過多,時代溺水的人
這時代的資訊實在太多了,光台灣每年出版的新書就接近四萬本,我們可能花十輩子都讀不完這些書,更何況大量的網路資訊及文章就像大海一樣淹沒我們,作者將這比喻在在思想的大海裡游泳,而不少人因此「溺水」了,這些人溺水的原因有三種:
- 注意力無法掌握
- 無法過濾資訊找不重點
- 無法理解系統及與陌生人聯機協作
外包大腦
過去人類的歴史上大腦已經發生過三次「外包」的時機:
- 語言的產生,通過「講故事」讓社群和部落的人們可以一起協力
- 書寫與印刷術的出現,提高了人類的記憶、深度思考力和影響力,有了文字不用什麼都用腦記,記憶空間擴大,同時印製成書本讓人們的影響力擴大
- 網際網路的出現,再次將記憶外包至搜尋引擎,把協作外包到網絡,把体力和職能外包給了機器,進而提高了獲取資訊的速度 (比翻書還快百倍)。
像這樣把把不重要的技術外包,聚焦在核心技能,就是所謂的「躍遷」。
二、超越個體努力的高手戰略
現今社會是個處處有機會,但也處處有競爭,在一個愈是開放的地方,愈要專注在核心競爭力,而核心競爭力就是要先找到高價值區,並且懂得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也因此「選擇能力」比執行更重要,就像你會讀書、會識人、會修煉這些看似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其實在於你讀什麼書? 認識什麼人? 修煉了什麼能力? 懂得選擇才是重點。
更少但是更好
而做選擇最重要的是找到那些「更少但是更好」的事,因此作者建議我們可以跟「專業投資人」學習,因為他們的工作帶有下面三種特徵:
- 他們工作就是一直在做決策和選擇
- 他們做更多的戰略決策
- 他們需要戰略眼光
作者這邊以巴菲特及巴菲特的偶像-美國史上最佳擊球手 Ted Williams的選球能力來比喻,告訴我們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擊球手,只需要做好一件事「等待一顆好球」,指的就是只打進入「甜蜜區」的好球,所謂的高手就是專注在「高價值領域」的事,並持續做出正確動作的人。
高價值領域都在那呢?
要找到高價值領域其實是很違反直覺的,作者認為沒辦法直接寫一本書告訴你那邊就是,原因如下:
- 高價值區往往反直覺,說了你也不信的區域
- 高價值區有高競爭力
- 高價值隨著時代一直在變化
因為這三種狀況,所以這部份最理想的學習方法就是討論怎麼辨識它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給你答案。
用冪次法則來發現高價值領域
冪次定律,常被人稱 80/20法則,它特徵就是高度不平均及分形 (fractual,指的是一個圖形的細節後,每一個部份都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
從自然界到人類社會的許多系統都可以看見符合冪次定律的情況,因此我們在做事情也應該學習這樣的方式,一定要抓重點並持續地抓,並且要學會停止抱怨、持續學習、關注、觀察、驗證高價值區,朝著正確方向移動,爬上冪次頂部。
頭部效應來增速成長
一般來說,一個人的能力要快速提升,需要滿跑下面三大要素:好的方法論,刻意練習、大量實戰機會,而通常只有在「頭部」的人同時擁有這三個機會,而要做好頭部效應也有三大原則:
- 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
- 思考差異化優勢
- 從身邊的頭部做起,讓雞頭變成鳳頭。
想搶佔頭部,就要學會掌握時機與站位特別是對普通人而言,更要懂得借力打力,找到自己賽道裡的「高價值和具有優勢」的領域,而不是和別人比拚努力和資源。
要找出高價值、高優勢區域的方法,要先避開的三個誤區:
- 從當前優勢出發,只有真的入場才知道是否有核心優勢 (有興趣不代表有能力)。
- 過去優勢不代表未來優勢,要從價值而非優勢出發,先確定高價值,再思考優勢,先射靶再畫圓只會讓自己平庸。不要因為容易做一件事而去做,要因為有價值才做。
- 思考差異化優勢,不要著急入場而不去思考優勢。
- 不要關注不屬於你的機會,它容易造成眼高手低。
找到頭部是一個持續觀察和思考的過程,離的太遠或不了解真實情況,只聽別人的段子或別人給的故事,這些資訊充其量只能當故事聽,無法從中獲得有用的資訊。最理想的方式先從身邊的頭部開始做起。先佔據一個小山頭開始,再搶下一個大山頭。一步一步推進,不要幻想可以空降。
戰略性專注
長期盯著一件事做,而不是一直分心轉換跑道,愈是優秀的人愈要專注,在看似有無限的機會下,上天實際上只給了你有限的時間、精力和才華,而真正的高手靠持續穩定的跌代,而不是靠偶發的妙手或靈感。因此人們常說「新手看勝負,高手看勝率。」,所有的大勝來自於細小優勢的持續跌代而成。
本書金句:
- 知道知識在那兒,比知道知識是什麼更重要。
- 信息變多、思考變淺、機會變多、競爭跨界、隨時干擾、永遠在線。
- 可怕的不是優秀的人比你更努力,可怕的是優秀的人「方法論」比你正確太多。
- 時代不淘汱新人,也不淘汱老人,只淘汱站著不跟它玩兒的人。
- 高手就是在高價值領域,持續做正確動作的人。
- 與其用100%的精神學習一個領域的100%,不如用80%的精力學習每個領域20%的精華。
- 以焦慮開始的事,往往以焦慮結束。
- 成功是成功之母,成為雞頭是變成鳳頭的捷徑。
- 三流高手靠努力、二流高手靠技藝、一流高手靠專注。
- 好的成功是聰明人花的笨功夫。
補充:
如果您閱讀完上述內容後,覺得我寫的不錯,對這方面還有興趣的話,歡迎報名我的課程: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