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知識內容寫作課

讀書筆記-知識內容寫作課

知識內容寫作課:寫一篇真材實料的網路爆紅好文章
知識內容寫作課:寫一篇真材實料的網路爆紅好文章

為什麼想讀這本書?

國內談自媒體寫作、知識內容創作,以及如何打造個人品牌的書籍並不多,我過去想找這類型的課程或書籍也只能從大陸或日本找到一些,但往往思維習慣、案例及使用的工具還是會受地域所影響,無法類別套用。

而最近看到這本由泛科學總編-鄭國威所寫的《知識內容寫作課》這本書引起了我的興趣,先前印象中他有開過相關的課程,當時因為時間因素沒辦法去參加,現在很高興他把課程內容編輯成書,可以讓我們透過閱讀來學習他的方法。

在讀這本書前,我想三個問題想問:

  1. 由於作者背景,案例應該會以「科普類型」的文章為主,是否書中教的方法也適用其他類型的寫作?
  2. 除了寫作外,知識社群經營上作者是否有其獨到的見解和方法嗎?
  3. 關於「打造個人品牌」,我想知道作者在推廣方式中,是否有提供具體作法?

本書核心觀點:

這本書共分成六章,分別講述了知識寫作的方法、如何將硬知識轉化為軟文、寫出爆紅知識文章的套路,以及如何建立知識社群、怎樣打造個人品牌,整本書的內容很精煉簡白,有大量的文章案例及連結提供給我們參考,還在每一小章最後,分享了各領域知識寫作者的經驗談,雖然是一本不到250頁的小書,不過從理論到方法都講述的很清楚,對於想入門開始寫知識文章的新手們,是一本很適合自學練習的教材。

下面就書中的幾項重點內容,分別一一為大家解讀書中精華:

知識寫作九宮格的應用方式

作者首先借用了「商業模式圖 Business model canvas」的概念,將知識寫作方法結構化,幫助入門讀者清楚寫作流程和重點要素,如下:

知識寫作九宮格
上圖:知識寫作九宮格及用途
知識寫作流程圖
上圖:知識寫作流程圖

從圖中你可以看到一個完整的流程圖,依序為:

  1. 熱點
  2. 場景
  3. 誰?
  4. 為什麼?
  5. 怎麼做?
  6. 結果
  7. 展望
  8. 感受
  9. 參考資料
  10. 圖片影音

共分成十點,同時各點都有它的用途,最終都是為了吸引讀者、說服讀者以及引發讀者行動

像這樣的流程圖,我的建議用法為:

  • 印出來,平常寫作時可當SOP或檢核表提醒
  • 拿來跟自己喜歡的熱門文章做證驗

例如:

我最近很喜歡《你家的貓皇帝是左撇子還是右撇子?答不出來別說你是貓奴!》這篇科普文章,但不知道為什麼自己會那麼喜歡,發現也有不少人分享,所以試著用這個寫作九宮格來做分析:

  1. 貓狗動物類型的文章,總是網路上熱於傳播的內容。
  2. 而不管是飼養寵物的主人,或是單純對貓狗喜愛的族群,這類型的內容都會吸引他們。
  3. 文章中除了提到這些有趣的實驗之外,同時也提出「為什麼?」及「怎麼做?」,讓讀者明白這些實驗結果,有怎樣的用途:「可以用來推測寵物是否容不容易得到憂鬱症?」
  4. 最後文章雖然篇幅不長,但使用了不少圖文影音及參考資料,吸引我們會想點擊瀏覽。

那些題目是容易受歡迎的

作者提供了上述的知識寫作的流程方法後,也給我們五種讀者愛看的題目類型,當你不知道該寫什麼題材時,可以參考看看:

  1. 教學文,例如:食譜、圖文教學。
  2. 新知文,利用人們追求新鮮有趣事物的慾望,介紹該領域最新前沿的研究結果、新的爭議或討論?
  3. 翻案文,推翻大家原以為的認知,提供完全不同的真相。
  4. 熱點文,如前面九宮格寫作法介紹。
  5. 大補帖,一次將分量小、好消化的知識,整理成知識包裏的清單文章,可以利用五點、十點這種小單元知識介紹的方式來呈現,不用把每個知識解釋的太清楚,只需「整理起來」就好。

如何讓硬知識變成軟文

懂得知識寫作的結構方法,也有了選題方向後,我們還想知道要寫怎樣的內容才會讓人喜歡。

作者依據大腦的決策習慣給了我們一個答案:人們喜歡親近和新奇的事物,因此當你寫的東西,只要能夠激起人們這兩種刺激:覺得親近、感到新奇時,就能吸引人們想繼續讀下去。

而針對這兩種刺激,作者也舉了幾個了容易產生的內含元素:

讓人感到親近的元素:

  1. 時代感,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主旋律和代表的價值觀,例如:2016年的總統選舉廣告就讓我印象深刻,因為兩黨都有針對不同世代來拍攝競選廣告,希望可以喚起該族群關注
  2. 心靈雞湯/心靈砒霜,不過是正、負能量都代表著跟讀者說:「我懂你的感受,我了解你的感覺」。
  3. 你、我們、我,大量使用這些人稱,就像是對著讀者說話,另外不要使用「你們」,它容易讓人有種距離感。

補充:作者在書中多次提到「自我揭露」這個方法,在文章中不時談到自己的經驗和故事,除了可以當案例外,也能拉近與讀者的距離。

創造親近性的3R法:

  1. Related,相關性,和讀者建關係的內容
  2. Reveal,揭性,自我揭露讓讀者認識你,感同你的感受
  3. Repeat,重複不停地說,同一個知識點換不同角度或套路重複地談,直到讀者聽到這主題就能想到你。

讓人感到新奇的元素:

  1. 最…,在某種條件下,各種最大、最小、最新、最成功、最失敗…最「怎樣怎樣」的知識。
  2. 唯一的,同樣是在某種條件下,並利用人們會主動關注稀有事物來吸引讀者。
  3. 順序感,介紹第一個,或倒數最後一個事物,都能提高人們的注意力,例如:第一個登月的人,及第一個登月後返回地球的人
  4. 反常識、反直覺,這樣的文章讓人不管贊成或反對都會想來看看。
  5. 動態反差,當所有人都往右走,為何他會往左走?在普遍尋常的情況下,提出一個極端的特殊存在。

創造新奇性的3W法:

  1. Why (為什麼),利用人的好奇心。
  2. WTF (What the fuck),連結到人們的負面情緒,讓人產生想消除這種情緒,再告訴他們可以怎麼做來消除。
  3. Wow (讓人感到愉悅)、想分享這種快樂情緒給他人。

打造知識品牌的策略

書中提出懂三個不同時期的關鍵策略,分為前期、中期及後期。

前期:以「精實創業」的MVP概念為出發
想建立知識品牌,不要先急著花錢去開發網站,你要做的是先寫文章,並投稿到與目標受眾相近的現有熱門平台。

這是以「最小的成本」來證驗自己的文章是否能打動目標讀者的方法之一,若寫出來的東西能被大家給認可,獲得不少好評的話,再來考慮後續建立自己的渠道,反之若失敗的話,可以再觀察讀者的反饋來做修正,直到寫出被人認可的文章為止。

下面整理各類型文章適合投稿的平台:

中期:建自己的渠道,用來傳播知識
一般來說,如果以「文章」為主的創作,可以先從寫部落格開始,你可以使用一些免費的平台像是 medium, WordPress ,它們的成本較低。若你創作的內容是影音、直播的話,可以使用臉書、Line或是Youtube 這些平台。

另外想讓人們持續關注你的內容時,你就需要規律地發表內容,讓讀者養成閱讀習慣,才能留住他們,進而建立起你的影響力。

後期:找別人一起合作
重點不是找人加入經營你的個人品牌,而是建立一個品牌社群,找那些跟你在做相似事情的知識品牌來合作。

你可以提出一些雙贏的合作模式,不管是合辦線上線下的活動、課程或講座,要善用兩邊的社群的力量,來加乘出更大的聲勢。

gig economy

品牌個性與風格路線

前面學會了打造品牌發展策略後,下面作者教了我們該怎麼選擇自己的品牌形象,它可以幫助讀者記住你是誰? 以及你提供了什麼樣的價值和內容。

首先要談的是,除了「知識」內容之外,「你的自我」其實也很吸引人,就如前面提到的「自我揭露」方法一樣,偶而跟讀者談談自己的故事,內容可以跟你的創作理念有關,也可以完全無關,聊聊你的個人私事八卦,這些都能讓讀者覺得你是一個活生生的人,對你產生信任,而不是一個躲在電腦背後冷冰冰的機器人。

當然有些人覺得自己很內向,或不想揭露太多個人私事,但如果你還是希望能夠有自己的風格,作者也提供了建立風格的套路,如下:

三種不同個性風格:

  1. 不同 Different,本來大家對該領域的專業形象為何,而你展現出完全相反的印象,例如:一般政治人物與台北市長柯P
  2. 亮眼 Dazzling,不只是不同,還要強調個人的表演能力,例如:同樣是網紅拍美食或自創歌曲,蔡阿嘎 的表演風格就很不同。
  3. 深度 Deep,要先為自己「定位」,限定在一個範圍內更容易突顯出自己的專業,如前面說過,唯有專注才能有深度。

在確認個性風格後,你還可以替自己設定角色

三種最有影響力的角色:

  1. 知識健身教練,把困難又龐大的訓練,切成一小塊一小塊,讓你短時間就能消化。
  2. 知識廚師,讀者不用自己找,吃我煮出來的知識好菜就可以了,而且不是「懶人包式」的簡單整理,而是製作一盤讓你吃了會難忘的盛宴。貴精不貴多,知識密度和厚度都很高。
  3. 知識清淨師,前面談到的「翻案文」就是如此,幫讀者過濾資訊,對知識議題撥亂反正,提高知識質量,辨視糟糕錯誤的內容。

上述角色的各別案例:

如何建立知識品牌社群

作者提到人們常會陷入一個誤區:以為發臉書粉絲團文章或建Line群組就是建社群。

其實要建立一個好的社群,首先要問的是大家加入是為了什麼「利益」?

常見利益可分為:

  1. 外源性獎勵,例如:抽獎、送電影票這類活動,缺點是得了便宜就走人,財聚人聚、財散人財。這方法其實更適合用在那些「已經很愛你的粉絲」來獎勵他們的忠誠。
  2. 內源性獎勵,例如:志在參加、想與同好交友互動。常見方法像是前面提到的「打造公共財」,邀請網友一起來創造內容。

而透過提供社群這兩種獎勵之後把人聚集起來了,那該怎麼引發社群內有更多互動?

作者提供了五個方式:

  • 提問,問看看社群朋友希望看到什麼?或希望你可以提供他們什麼?
  • 幕後故事,也就是花絮,在你打造品牌歴程中,做了那些事?遇到什麼狀況?就像是一部電影的幕後花絮,或是NG片段,人們會很喜歡,因為可以讓他們產生親近感,更接近旉些作品。
  • 我們是誰,一樣是自我揭露的方式,讓社群知道在打造知識內容背後的人是怎樣的一群人?喜歡什麼?討厭什麼?
  • 對不起,當犯錯時反而是一個讓讀者感受到你誠意的機會,並不是要你刻意犯錯,而是主動表達自己在那方面還可以再提升的空間,希望讀者給予寶貴的意見,這可以讓社群對你更認同。
  • 為什麼,講述品牌的使命感以及背後的故事,希望解決這個社會或世界的那個問題,因此你才會建立這品牌?為什麼社群應要關注你及支持你的原因?

本書金句:

  • 不能忘記的是,我們核心的主體還是文字,影音圖片只是搭配。
  • 犯錯時,大家都看著你,正是你用來證明自己夠專業、可被信任、可溝通。
  • 要持續去了解你的目標受眾,了解他們所關注的流行文化、節慶、名人可能是那一類。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我想回覆文章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

探索更多來自 學習長 阿康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